據湖北省科技廳消息,我國種業首個大科學裝置——國家作物表型組學研究設施(神農設施)主體工程將在2025年內開建。該項目建成後,將具備主要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的全生育週期表型檢測能力,引領我國農業育種技術向智慧數字育種技術迭代升級。
神農設施工程辦公室主任劉春光介紹,該項目由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牽頭,南京農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武漢理工大學、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等參與建設。2024年2月,神農設施工程立項啟動,選址東湖高新區光谷科學島。目前,項目地塊四週主幹道路基本施工完成;周邊道路給排水管道、燃氣管道、電力管道等已施工完成。主體工程包括六大環境模擬艙、表型數據採集系統、作物標準種植區、科研控制中心樓及配套用房等,預計2025年10月啟動建設。
一款農作物的産量、營養成分如何,與其基因型息息相關,如果能夠精準解析基因型與表型之間的關聯,就能針對性地進行智慧育種。據介紹,神農設施可針對不同作物的株形、産量、抗旱性、抗寒性、抗病蟲性、耐鹽鹼性等重要性狀和特徵開展鑒定與分析,把作物的表型和數以萬計的基因一一對應起來,就像衛星導航系統,在大量基因數據中為育種路徑提供指引,提高育種效率約一倍,成為農業育種的“導航儀”和“加速器”。
據悉,神農設施建成後,將具備每年50萬至100萬株植物的基因型、主要表型特性和相關大數據採集與解析能力,大幅提升湖北乃至全國農業育種技術裝備水準,滿足研究院所、高等院校、種業公司等育種研發的迫切需求。(文 姜勝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