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湖北消息(記者 胡禮國):9月15日晚,武漢琴臺音樂廳華燈璀璨、座無虛席,2025長江文化藝術季“聆聽長江·第二屆長江音樂周”在此拉開帷幕。作為開幕重頭戲,大型聲樂套曲《長江組歌》的現場展演以磅薄旋律與深情敘事,為全場觀眾鋪開一幅跨越萬里的長江文化長卷,奏響新時代大江文明的交響序曲。
2025長江文化藝術季“聆聽長江·第二屆長江音樂周”在武漢琴臺音樂廳拉開帷幕 攝影 胡禮國
《長江組歌》以“江水奔流”為敘事脈絡,通過“序歌”“尾聲”與“夢在高原”“心在路上”“愛在海洋”三大篇章共17首作品,完成了一次從高原到海洋的音樂巡禮。空靈婉轉的女聲領唱與恢弘合唱交織的序歌《神女説》率先登場,瞬間將觀眾帶入長江文明的精神語境。
女聲領唱與合唱《神女説》 攝影 胡禮國
上篇“夢在高原”中,《格拉丹冬雪光》以清澈旋律勾勒長江源頭的雪域蒼茫,《三星堆》則用懸疑感十足的問句開篇,在古今對話中叩問文明密碼,兩首作品接連引發全場掌聲雷動。中篇“心在路上”聚焦長江中游的人文風情,《三峽之書》的雄渾旋律勾勒荊楚山河,《稀客來到我的家》以輕快節奏與嗩吶、竹笛等民族樂器的亮色,再現土家兒女的待客熱忱,不少觀眾隨旋律輕輕頷首。下篇“愛在海洋”裏,《大江之上》《海上路》的交響織體漸次鋪展,直至尾聲《我們就是長江》以“咆、哮、奔、騰”的鏗鏘音符推向高潮,實現“人河共生”的主題昇華。
男女聲對唱與伴唱《花兒》 攝影 胡禮國
整場演出以朗誦串聯篇章,融合獨唱、對唱、大合唱等多元形式,武漢愛樂樂團的協奏與江漢大學春潮合唱團的伴唱相得益彰。
這部聲樂套曲的誕生,源於長江文化的深厚滋養與創作團隊的匠心深耕。湖北作為“長江之腰”,早在上世紀80年代便孕育出《葛洲壩交響大合唱》等長江主題佳作。新時代以來持續開展的采風創作,為《長江組歌》奠定了堅實基礎。
“寫長江不能只寫長江。”創作團隊以“不能只寫”的創作智慧,將屈原、昭君等歷史符號與高鐵、橋梁等時代景觀並置,把罐罐茶、擺手舞等民俗細節與“手牽手攢勁兒活”的生命吶喊熔于一爐,讓作品既有歷史縱深,更具生活溫度。
尾聲《我們就是長江》通過9次連續轉調製造“熟悉的陌生感”,終章樂器與合唱的鏗鏘交馳,將“人河共生”的主題推向哲學高度,其藝術構思被業內評價為“繼《黃河大合唱》後江河題材的又一力作”。演出結束後,全場掌聲持續,觀眾李女士感慨:“不僅聽到了長江的聲音,更讀懂了長江的精神。”
現場座無虛席 供圖 湖北省文聯
音樂周由中國音樂家協會、中共湖北省委宣傳部指導,湖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湖北省音樂家協會、武漢音樂學院、湖北省歌劇舞劇院、江漢大學音樂學院承辦,長江沿線1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音協支持,湖北音協聲樂歌劇學會、湖北音協合唱學會、湖北省華夏藝術傳播研究院、武漢歌舞劇院、武漢愛樂樂團、湖北交響樂團、柏斯音樂集團、武漢琴臺音樂廳協辦,湖北全省各市(州)音協、藝術院校院團和新興音樂群體參演。
江漢大學春潮合唱團 供圖 湖北省文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