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宜昌市“八五”普法工作巡禮 | 法治甘霖潤峽江 善治光影耀宜昌
秋高氣爽,宜昌黃柏河法治文化公園風景如畫。法治長廊前,市民駐足細讀;草坪空地上,孩童追逐間掠過“守法明禮”標語;綠樹長椅間,老人閒談時熱議鄰裡矛盾的依法化解,人、城、法,在這一刻和諧相融。
法治文化公園。(宜昌市司法局 供圖)
自2021年“八五”普法啟動以來,宜昌市將普法宣傳融入城市血脈、發展肌理,以法為筆、民情為卷,繪就了一幅春風化雨的法治圖景:枝江躋身“全國守法普法示範縣(市)”,秭歸《屈子問典》普法品牌建設、宜昌市首創的跨部門協作平臺長江水上法律服務中心等12項創新實踐獲國家、省部級肯定,2023年宜昌代表湖北省接受司法部“八五”普法中期調研評估獲高度評價……普法工作,正日益鑄就宜昌高品質發展的堅實根基,成為這座城市最靚麗的底色。
高位推進 構建普法新格局
“要把普法工作納入法治宜昌建設全局,作為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的重要內容,做到與法治宜昌建設同部署、同考核、同落實。”這樣的專題部署,5年來已成為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員會辦公室守法普法協調小組會議的工作常態。
在推進實施“八五”普法過程中,宜昌持續健全“黨委領導、人大監督、政府實施、政協支持、各部門齊抓共管”的大普法工作機制。市委、市政府高位推動,市人大常委會作出專項決議,市委依法治市辦將普法工作納入法治督察清單,通過年度督察、中期督查、第三方評估“三重監督”,壓實主體責任。2024年,全市法治宣傳教育知曉率達90.5%,成為責任體系閉環運行的有力印證。
監督機制同樣堅實。9月5日,市人大常委會視察組深入一線,專題視察“八五”普法決議落實,實地調研青少年法治教育、未成年人犯罪預防及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普法與法律服務情況,展現人大監督的常態與實效。
“荊楚民生觀察團”調研夷陵區“夷心護蕾”法治副校長工作。(裴蜀華 攝)
全市上下,“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得到切實貫徹。全市印發《市直單位年度普法責任清單》,推動各單位圍繞“12・4”等節點開展普法4200余場;法官、檢察官、行政執法人員、律師等群體落實以案釋法制度,發佈典型案例680余期,評選“十大經典案例”;107名普法聯絡員、328名普法講師團成員牽頭推動,122支普法志願隊伍、2萬餘名志願者活躍城鄉,五年來開展普法活動3854場次,全民普法“大合唱”的旋律愈發嘹亮。
精準滴灌 法治活水潤民心
“企業合同審查有哪些風險點?員工權益保障的法律依據是什麼?”4月25日,廣汽傳祺宜昌分公司百餘名經營管理人員正專注聆聽法治講座。當天,“法‘典’護航 宜‘企’同行”民法典主題宣傳月活動在此啟動,湖北民基律師事務所殷書國律師專題授課,開啟了新一輪精準普法實踐。
4月25日,“法‘典’護航 宜‘企’同行”宜昌市2025年民法典主題宣傳月活動啟動。(唐姝亞 攝)
近年來,宜昌以提升公民法治素養為中心,以普法責任制為抓手,推動普法從“大水漫灌”轉向“精準滴灌”,構建起分眾化、全覆蓋的普法新模式。
聚焦“關鍵少數”,尊法賦能強骨幹。分級分類落實《宜昌市領導幹部應知應會黨內法規和國家法律清單》,實現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法、政府常務會議集體學法常態化。開展市縣黨委中心組法治講座155次、政府常務會議學法360次,黨校組織法治專題課培訓7795人,線下旁聽庭審6753人次,顯著提升領導幹部法治思維。黨紀法規納入中心組必學內容,“法紀教育在支部”實現全覆蓋。
宜昌市司法局、市教育局聯合舉辦“法護青苗 展‘憲’風采”青少年主題法治教育活動。(宜昌市司法局 供圖)
守護“未來力量”,學法護航護幼苗。夯實青少年法治課堂主陣地,落實課程、師資、教材、課時“四保障”,千名道德與法治課教師開展教學交流;開發近百門法治研學課程,廣泛開展模擬法庭、知識競賽;推出15個防範校園欺淩等方面線上課件,錄播禁毒法治課,舉辦法治講座(法治班會)5萬餘場、家庭教育促進法宣講1000余場。夷陵區42所中小學選聘66名法治副校長,依託基地教學、模擬法庭等打造“夷”心護蕾品牌,為青少年成長築牢法治屏障。
助推“發展引擎”,守法致遠穩底盤。推動法規學習進國企主題黨日,實現“國資國企大講堂”市縣全覆蓋;編印《民營企業常見法律風險防範指引》,製作普法短視頻60余期,開設“法潤民企”講堂,專題解讀《民營經濟促進法》,助力企業合規經營。鑫鼎集團將茶文化與法治建設相融,打造出“鑫清廉”特色法治品牌,開設“法治講堂”培訓1500余人次,展現出法治化營商環境的清晰路徑,讓民營企業學法用法落到實處。
宜昌市2024年“國家憲法日”中宣傳活動中,法治書法開啟普法新模式。(宜昌市司法局 供圖)
厚植“眾志之基”,用法安居固根本。在廣袤鄉村,積極開展“鄉村振興·法治同行”活動,通過壩壩會、村落夜話和定點擺攤等方式實現普法“點單配送”;依託“12348”微信群、“村村響”廣播推送法治知識;組織新春普法、巾幗普法鄉村行等特色活動,累計編發宣傳資料238萬冊。五峰土家族自治縣還發動55名外賣騎手化身“普法速遞員”,開展“法治隨餐達”活動,讓法律知識真正“飛入尋常百姓家”。
宜都市錦江社區普法剪紙畫。(宜都市司法局 供圖)
文化浸潤 法治品牌亮峽江
“天上不會掉餡餅!就算掉了,那也是陷阱!”7月25日晚,夷陵大橋下歡聲不斷,一場別開生面的“普法開放麥”脫口秀上演,5位演員輪番登臺,將防範電信詐騙、美容消費維權等法律知識巧妙融入詼諧段子中。
7月25日,宜昌市司法局創新打造“法治+脫口秀”街頭劇場新模式。(皮雪靜 攝)
“原來普法也可以這麼有趣!”在秭歸屈原故里景區,遊客看完《屈子問典》文旅小戲後發出這樣的感慨。秭歸深入挖掘屈原法治文化內涵,打造出這一獨具特色的普法品牌,系列作品全網點擊量已突破200萬,更入選中央網信辦全國優秀普法案例。
《屈子問典》文旅小戲。(秭歸縣司法局 供圖)
放眼全市,既“接地氣”又“有新意”的普法品牌正在宜昌不斷涌現、遍地開花:宜昌探索“非遺+普法”模式,將法治元素融入楠管、剪紙、皮影戲等,建成2個縣級法治文化創作基地,創作書畫、微視頻等作品1600余件,31部作品在全國全省獲獎;枝江創新推出“普法脫口秀”,構建“寓學法于樂、于趣中悟法”的新型普法路徑,讓法律知識隨著笑聲“聲”入人心;“法治宜昌”“安叔説吧”“巴暄兒話稅收”等品牌持續發力,6名市級“網紅普法志願者”發佈作品超百個,抖音總播放量突破1400萬次。
五峰法治文化公園。(五峰土家族自治縣司法局 供圖)
普法不僅要“有聲”,更要“有根”。5年來,宜昌在城鄉建設中同步規劃普法設施,新建法治文化陣地239個,5處獲評“省級法治文化建設示範點”。從商圈樓宇的法治廣告,到公交站臺的法律小貼士,再到“我的宜昌”客戶端的“掌上普法”專欄,法治元素已融入城市肌理,市民在休閒中潛移默化接受法治熏陶,在參與中堅定法治信仰。
法治護航 營商環境優無止境
“賬戶終於解封了,員工可以安心過年了!”2024年春節前夕,宜昌一家民營企業在公益律師的專業協助下,成功化解經營困境,法定權益得到及時保障。
為暢通企業訴求反映渠道,宜昌依託湖北省非公有制企業投訴服務平臺,推動13.4萬餘家市場主體完成註冊,組織190名專業律師提供全天候法律服務,累計受理企業訴求1530件,辦復率達99.6%,其中70余起典型案例獲全省推廣。同時,深化“萬所聯萬會”機制,實現52家律師事務所與186家工商聯所屬商會精準對接,幫助企業建立風險防控機制63套,法治服務的溫度切實可感。
法治宣傳進企業。(李海丹 攝)
在普法賦能方面,宜昌持續開展“千名律師進千企”“公共法律服務進園區”、公益法律服務“四進四送”等專項活動,累計為企業提供訂單式講座、常態化諮詢、規範化體檢等定制化法律服務1.02萬件次,幫助企業避免和挽回經濟損失達4.1億元。當陽市成立勞動法律專家庫,開展各類法治宣傳近500場,連續三年獲評全省優化營商環境優秀等次,法治正逐步成為區域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標誌。
各地積極創新方式,通過“法治體檢”“法律三進”等專項行動深入民營企業一線,精準破解企業在合同履約、知識産權保護等領域面臨的法律難題。通過梳理風險點、編制産業鏈法律服務清單等方式,提供針對性服務。線上平臺提供24小時法律支持,高訴求辦結率充分體現響應速度與處置效率。這一需求導向的服務模式,有效疏通民營企業發展的“堵點”,企業獲得感和滿意度不斷提升。
宜昌市猇亭區發放憲法宣傳資料。(猇亭區司法局 供圖)
如今,法治已從外在約束真正內化為企業治理、市場運行的基本準則,成為宜昌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助推器”,為經濟高品質發展注入穩定、透明、可預期的法治動能。
普治融合 基層善治繪“楓”景
“多虧王奶奶,我們家的漏水糾紛終於解決了!”西陵區幸福路社區居民李師傅口中的“王奶奶”,是78歲的“法律明白人”王淑蓮。
3年來,她憑藉“人熟、地熟、事熟”優勢,化解漏水投訴、婚姻家庭等糾紛120余起,手寫的30余本“調解日記”裏,記滿了“用百姓的方法,解百姓的事”的樸素實踐。
2024年3月30日,錦江社區法律明白人在“鄰裡守望節”活動現場進行普法宣講。(西陵區司法局 供圖)
像王淑蓮這樣的“法治微光”還有很多。宜昌嚴格按照“選、育、管、用”標準,培育鄉村(社區)“法律明白人”6165人、農村學法用法示範戶2816戶,組織集中培訓2092場次,累計參與法治宣傳與法律服務1.05萬場次,調解矛盾糾紛5.6萬件,真正讓法律走進生活、貼近群眾。
猇亭區76名“法律明白人”年均參與化解矛盾500余件,成為基層依法治理的重要力量;宜都市11個鄉鎮、155個村(社區)全部配齊“法治村主任”,法律服務直抵村組,打通依法治村“最後一米”。
宜昌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推動普法與治理深度融合:1619個村(社區)實現法律顧問全覆蓋,年均提供法律服務2萬餘次;建成13個“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處中心,創新“警司聯調”“線上調解”,年均調解案件超2萬件,成功率達97.9%,基本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
2025年6月13日,宜都市陸城街辦進行“法律明白人”培訓。(宜都市司法局 供圖)
法治與民主管理在鄉村同頻共振:制定村級“小微權力”清單,全面推行“四議兩公開”,開展村級民主管理、重大經濟合同合法性審核、制定修改村規民約2400件次;“八五”普法以來,7個村(社區)創成“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
五載普法耕耘,一曲峽江和鳴。從社區“壩壩會”到鄉村“議事廳”,從矛盾調處中心到法治文化陣地,宜昌以普治結合的紮實實踐,繪就出一幅法治有序、和諧善治的新“楓”景。
站在新起點,宜昌將持續深化普法與依法治理,讓法治之光照耀峽江,為加快建設長江大保護典範城市、打造世界級宜昌提供堅實法治支撐,在中國式現代化宜昌實踐中譜寫絢麗法治新篇。(記者聞玉強 通訊員鄭純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