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多家央企“落子”邯鄲魏縣
來源:河北日報  |  2022-08-30 13:27:30

  原標題:牽手央企加快縣域産業振興 40多家央企“落子”魏縣

40多家央企“落子”邯鄲魏縣

工人在中車陸星集團輪轂生産線工作。河北日報通訊員 王德峰攝

  日前,中國國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與邯鄲魏縣簽約開展戰略合作。這是魏縣近年來在國務院國資委幫扶下,優化營商環境,擴大對外開放,強化與央企合作加快縣域産業振興的又一個戰略項目。

  此前,中建材、中車、中化等40多家央企與魏縣對接合作,10余個産業項目落戶魏縣,總投資30多億元,涉及新型材料、裝備製造、現代農業、新能源等多個領域。

  地處河北南端的魏縣,為何能吸引如此多的央企扎堆投資?日前,筆者通過多方採訪,一探究竟。

  強化央地合作,引進“頭部企業”

  切管、打孔、檢查、包裝……8月22日,位於魏縣經濟開發區的中建材凱盛君恒藥玻有限公司生産車間內,工人們戴著口罩,忙碌有序地操作著機器,一派熱火朝天的生産景象。

  作為中國突破“卡脖子”工程、第一家掌握5.0醫藥玻璃生産技術的企業,魏縣君恒藥玻項目與中國建材凱盛成功合作,在魏縣生産出了第一根國産5.0藥用玻璃。這是國務院國資委立足魏縣實際,不斷深化産業幫扶、提升縣域造血能力的結果。

  目前,中建材凱盛君恒藥玻有限公司已累計完成投資8億多元,藥用中硼硅玻璃管年産能達10000噸。同時,“藥玻産業發展政府引導基金”、企業新三板上市等積極推進,公司蚌埠、武漢、青島、重慶等生産基地陸續投産。未來,該公司將以中性硼硅玻璃為核心産品,致力打造華北、華東、西南、華南藥包材産業園。

  “魏縣緊抓國務院國資委持續定點幫扶機遇,聚焦裝備製造、高新材料、綠色環保、食品加工四大主導産業,深化與央企合作,吸引了一批大項目、好項目落戶。”魏縣縣委書記蘇雷芳説,對接中央企業推進央地合作發展,是紮實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積極承接産業轉移的重要載體,也是脫貧縣轉方式、調結構、促發展的重要抓手。

  魏縣是人口大縣、農業大縣。近年來,圍繞扭轉發展困境、鞏固脫貧成果、實現快速振興,魏縣將縣域産業發展與央企改革相銜接,強化央地對接,引進“頭部企業”,縣域産業基礎逐步紮實,發展後勁不斷增強。2021年,魏縣GDP超過221億元,位居邯鄲東部十縣第一;全部財政收入和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提前75天完成全年任務,增幅均居邯鄲各縣第一,率先邁出脫貧縣産業強勢振興新步伐,為全省脫貧縣融入京津冀、實現高品質發展提供了有益探索。

  精準招商對接,吸引央企“落子”

  2022年7月,凱盛君恒有限公司將一面寫有“服務企業贏讚譽 恪盡職守為環保”的錦旗送到魏縣生態環境分局。2021年年底,凱盛君恒著手對環保治理設施進行改造提升,因企業對政策把握不準,工程設計無從下手。

  魏縣生態環境分局得知情況後,立即安排聯繫企業人員、分局綜合執法大隊副大隊長劉艷強對改造項目進行詳細了解,根據污染防治設施運行、廢氣排放、在線監控等情況,幫助企業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工程方案,解決了企業的難題。

  河北陸星集團是魏縣具有較強代表性的成長型企業,由於起點較低,短時間內實現快速發展有很多困難。對此,魏縣把握國務院國資委管理央企優勢,精準提出幫扶需求,經國務院國資委引薦,2019年該企業與中國中車達成合作,將防松螺母生産基地落戶魏縣。

  以此為起點,北京中車重工、中車眉山車輛、陸星裝備集團和魏縣開發投資有限公司共同出資,在魏縣註冊成立了第一家由中央企業、地方國有企業和本地民營企業聯合的混合所有制公司——河北中車陸星防松技術有限公司,開創了“央地民”三資融合發展的央企幫扶新模式。在此基礎上,掛牌成立中車産業園,並於2022年6月2日落地開工總投資5億元的北京中車重工機械有限公司工程機械産業整體搬遷項目。

  多家央企紛紛“落子”魏縣,這與當地誠懇的招商態度密不可分。

  “我們依據中央企業改革發展相關政策和央企産業佈局、發展重點、投資方向等繪製招商地圖,制定央企對接重點名錄和工作方案。”日前,魏縣縣長高巍與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網信總體部首席科學家傅承鵬一行,就有關項目合作事宜進行深入座談交流。

  為全力推動央地合作開花結果,魏縣組建了由縣級領導牽頭,縣經濟開發區、産業招商促進中心、發展和改革局等部門為成員的專門團隊,對縣域內既有項目企業和謀劃包裝的重點項目進行逐個分析研究,針對央企在産業、投資、市場等領域新的戰略合作願望,引導本土企業開發與之相匹配的産業項目,促使其成長為央企到魏縣投資發展的“魅力點”。

  為促進一個個簽約落地項目成長為拉動縣域産業發展的有力引擎,魏縣建立縣級幹部“一包四”工作責任機制,將每個重點企業項目明確到具體縣級領導,其中,央企合作項目由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分包,每週至少1天深入企業項目走訪,為項目落地建設和企業加速發展保駕護航。

  此外,魏縣建立“黃金十二條”“企業吹哨、部門報到”“辦不成事”窗口、“店小二”“急郎中”、月初項目現場觀摩等制度機制,第一時間聽到企業聲音,第一時間幫助解決問題,做到有求必應、無事不擾。

  瞄準産業振興,拓展合作領域

  日前,正值秋糧生産管理關鍵階段,在魏縣中化MAP“智慧雲”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正在通過大螢幕監測各地土壤墑情,利用衛星遙感和物聯網技術對全縣農作物生産進行雲監測、雲管理。

  “這個智慧雲服務系統,能夠覆蓋全縣所有耕地,定期掃描監測玉米長勢、病蟲害情況,通過可視化平臺了解發佈農業氣象、病蟲害預報、溯源監管服務。”魏縣副縣長蘇曉燕説,中心利用物聯網技術,實時掌握農作物生長、糧食收穫以及農機具分佈、灌溉進度等情況,實現科學調度,提升全縣農機安全監管和服務水準,確保糧食安全。

  農業出路在現代化,農業現代化關鍵在科技進步。魏縣地處華北平原腹地,農業資源豐富,但農業經營模式粗放,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低。圍繞加速農業供給側改革,促進産業結構優化升級,魏縣與中化集團旗下先正達集團中國展開全域合作。

  截至目前,中化集團已累計投入資金3000多萬元,建成佔地40余畝的中化現代農業魏縣技術服務中心,1500畝精品示範園、3萬畝示範區和10萬畝強筋麥、8萬畝玉米籽粒直收啟動實施;投資440萬元的魏縣梨産業大數據信息服務平臺建成,輻射果園面積3000畝,魏縣鴨梨等實現品控溯源;高濕玉米裹包項目可實現糧食減損15%以上,“種出好糧食,賣出好價錢”正逐步變為現實。

  2022年上半年,魏縣突出央地合作加快縣域産業振興方向,累計簽約項目21個、總投資112.89億元,集中開工項目23個、總投資119億元,爭列省重點項目7個、市重點項目34個,竣工項目12個。同時,申報國家重點“小巨人”企業、省技術創新示範企業3家,研發機構企業達到69家。

  當前,央企與魏縣更多的合作正在緊鑼密鼓地展開,總投資4.65億元的中儲糧倉儲物流項目加快建設,國投創益基金3000萬元入股中加艾斯特瑞亞,中國物流集團、國藥集團等與魏縣合作項目正積極推進。(河北日報 記者 郝東偉 通訊員 王德峰 郭軍芳)

編輯:李雨馨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