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共産黨員網訊(通訊員 張飛 蔡亞軍)“謝謝你們的調解,幫我們解了煩心事!”前兩天,河北省遷安市建昌營鎮文化村網格員在福田路巡查時,發現兩家緊挨的商戶因經營範圍問題爭得面紅耳赤,他一邊勸阻一邊拍照上傳信息至法治小鎮小程式平臺,五分鐘內,由所在村的村書記、治保主任、網格員和鎮綜合行政執法隊組成的調解隊伍立即趕赴現場調解,這場因溝通不暢導致的熟人糾紛得到了圓滿解決。
從發現問題到處理完畢,僅用了2個小時,此案例生動折射出建昌營鎮打造“法治小鎮”建設所帶來的新變化。2022年以來,該鎮以黨建為引領,結合轄區實際和特色,打造塔頂一個中心、塔身四支隊伍、塔基N個網格單元的“1+4+N”塔型解紛模式,實現矛盾糾紛不出村、不出鎮,形成了社會共治、全民共建的法治小鎮新風貌。
集多網多方合力建立多元解紛中心拓展法治服務“新領域”,這是建昌營鎮法治小鎮全面激活鄉村治理“法治細胞”的一個成果縮影。為著力提升鄉村治理水準,該鎮建立了跨部門跨層級集群聯動式多元解紛中心,建設法治廣場、法治長廊等法治宣傳“微陣地”,整合雪亮工程、遠程視頻指揮中心等網絡,利用大數據、“雲”統計等優勢,設計使用法治小鎮微信小程式,做到讓群眾在家就能登記糾紛、申請解紛並全面了解事項辦理進度,從而達到以“數智”賦能,助法治“走心”。小程式自使用以來,已累計提供政務、應急等服務29余次,提供法律幫扶50余人次。
建昌營鎮後窩子村村民劉瑞友,2008年承包了村裏60畝地種植苗圃花卉。2021年承包地到期,因未及時參加村裏競標,承包地被發給新承包人。苗圃裏的苗木不能及時清理到位,給他造成較大的損失。劉瑞友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將問題反映到法治小鎮小程式上。鎮裏得知此事後,責成民和調委會協調法務專班,將村委會、信訪人、新承包方等三方一同約到鎮裏,召開專題協調會,從法理、情理等多角度開展協調。最終,雙方一致達成化解方案,苗木得到延期處理,經濟損失得到很大程度挽回。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推進法治中國建設。法治是鄉村治理的前提和保障,成立4支調解隊伍、50個村無訟工作站是夯實建昌營鎮法治小鎮解紛的“硬基礎”。該鎮自古以來是長城內外的重要關口、重要市場和主要商品集散地,有漢、回、滿等9個民族聚居,結合當地民情和糾紛實際特點,該鎮成立了民族調解委員會、商事調解委員、民和調解委員會、親青調解委員會4支隊伍,化解糾紛、提供諮詢、指導全鎮各村調解和法治宣傳。全鎮50個村村村設立無訟工作站,村黨支部書記擔任站長,人民調解員、治保主任、網格員、婦女主任等為組員,密織村級法治網絡,完善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機制,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並由全體黨員組成法治先鋒,在青少年中選拔法治小標兵,積極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持續增強群眾法治意識,引導群眾知法、懂法、守法、依法辦事,讓越來越多的群眾自覺關注法治、踐行法治。
在法治小鎮建設模式下,建昌營鎮矛盾糾紛化解渠道通暢、社會和諧態勢持續向好。2022年以來,該鎮信訪量較2021年下降35%,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優質環境,全鎮個體經濟、集體經濟持續活躍壯大,八大特色産業增長提效,2022年1-10月,全鎮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7%。新增個體工商戶註冊208戶,新增註冊企業37家,新增規模以上服務企業1家,上報科技小微企業11家,超出目標任務37.5%,逐步構建了以民治促民主、以法治促自治的良好局面,法治社會建設實現了新提升,有力增強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