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河北消息(記者王珊珊):“我們現在通過‘人防+技防’的方式,實現林場監控全覆蓋;通過安裝的森林防火智慧預警系統,能夠在第一時間發現林場出現的安全隱患,第一時間派出人員排除隱患。”邯鄲市大名縣衛東國營林場場長孫付朝説。
大名縣衛東國營林場毛白楊林區 攝影 薛志朋
邯鄲市大名縣位於河北省東南端,地處黃河故道,縣城東部地區屬沙質土壤,受冬春季節季風影響,風沙較大。1959年,大名縣在龍王廟鎮東木堤村東建設衛東國營林場,目前已發展到5480畝,其中林地5300畝,種植有毛白楊、刺槐、國槐、法桐、榆樹等10多個品種,建設省級棗種質資源庫約150畝,成為當地防風固沙、涵養生態的重要綠色屏障。
林場工作人員通過智慧預警系統觀察林區情況 攝影 薛志朋
林場工作人員清理易燃物 攝影 薛志朋
林場工作人員進行日常巡防工作 攝影 薛志朋
近年來,當地不斷加強林場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使用“紅外熱成像”森林防火智慧監控預警系統,實現防火、防盜、安全監測以及林場巡視信息化全覆蓋。目前,該林場6個林火視頻監控站點已經全面建成,為保護森林資源、維護生態安全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