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河北消息(李雨馨):日前,走進河北省滄州市孟村回族自治縣劉石橋村青福松農業專業合作社,乾淨的水泥路縱橫交錯,16個養殖大棚整齊排列;雞舍內,三層高的現代化雞籠整齊劃一,養殖戶正操控著自動飼養設備進行定時定量喂食喂水。目前,合作社存欄肉雞48萬隻,14天后將陸續出欄,每個棚每次出欄7-8萬元的利潤,讓養殖戶們再收“一桶金”。
劉石橋村養殖合作社的順利建成,得益於孟村紀委監委的幫扶和協調。在劉石橋村養殖合作社土地流轉中,孟村紀委發揮村級“三員”作用,通過召開黨代會、群代會、走訪入戶,向群眾講解土地流轉政策,積極引導群眾進行土地流轉,發展特色養殖,並就土地流轉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廉政風險點,進行清單式監督,確保土地流轉工作依法有序、公開透明、合規合理。如今,合作社年收益550萬元左右,不但帶領著養殖戶、土地流轉戶持續分享特色産業發展紅利,還為村集體增收年均20萬元。
近年來,孟村紀委監委緊盯鄉村振興重點項目、惠民利民政策落實情況,聚焦産業項目土地流轉、基礎設施保障、業務保障、投資與建設等環節,開展專項監督檢查,深入推動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切實提升群眾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下一步,我們將按照加強基層社會治理的部署要求,把精準監督向基層延伸,把規範權力運行向基層做實,織密築牢基層監督網,推動基層監督從有形邁向有效。”孟村回族自治縣監委委員劉希文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