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製作:李雨馨
日前,在河北省滄州市鹽山縣慶雲鎮杜家村蟋蟀養殖基地,此起彼伏的蟲鳴聲從標準化養殖棚裏傳出,這些體長不過幾釐米的小蟲子,正通過“黨支部領辦合作社+農戶”的創新模式,在該村勾勒出一條“小産業撬動大振興”的特色路徑。蟋蟀作為一種高蛋白、低脂肪的綠色昆蟲食品,不僅營養價值高,還兼具藥用、食用和觀賞價值,市場潛力巨大。同時,蟋蟀養殖乾淨衛生,管理省心。廠家定期上門回收,訂單式養殖解除了村民的後顧之憂。小小的蟋蟀,正成為致富的“黃金蟲”。“我這個蟋蟀大棚500平米,一年可養殖8-9茬,年産量達3萬多斤,總收入40多萬元。”鹽山縣蟋蟀養殖戶賈新紅説。
近年來,河北省鹽山縣因地制宜,充分挖掘當地優勢資源,大力發展蟋蟀、螞蚱等特色養殖産業,積極引導農民開闢新思路、探索新路徑、延長産業鏈,通過産業發展,領跑鄉村振興致富路。“下一步,我們將立足本地資源優勢,積極調整農業生産結構,擴大種植養殖規模,通過特色養殖、特色種植,不斷拓寬農民增收渠道。”鹽山縣慶雲鎮宣傳委員胡娜説。(文 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