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保定市徐水區增賢農業園區的1500平方米聯棟溫室內一片生機,一排排整齊的設施高架上滿目青翠,油亮碧綠的草莓苗密密匝匝,長勢正旺,果農們忙著起苗、搬運、修整、裝筐,為即將開始的草莓移栽做準備。
一排排設施高架上,草莓苗青翠碧綠,長勢正旺 攝影 白天龍
“基地種植草莓母株4000株,使用珍珠岩、蛭石、碳土等配比而成的基質栽植,聯棟溫室全程實施水、肥、溫、光、氣一體化管理,採用引插及扦插方法,成功繁育初戀、黑珍珠、寶珠、白露等多個品種的優質草莓苗約13萬株。”該園區負責人曹冀東説。
果農搬運剛起出的草莓苗 攝影 徐琦
曹冀東介紹,這裡是保定市首批太行山農業創新驛站之一、國家特色蔬菜産業技術體系示範基地草莓保定綜合試驗站、省級農業創新驛站、保定市博士農場。基地與國家特色蔬菜産業體系草莓試驗站專家、河北農業大學李青雲教授團隊合作,建設草莓産業體系成果創新推廣及産學研基地,實施科學試驗、技術指導、成果推廣、教學實踐等項目。今年引進先進的育苗理念與技術,從母株選擇、苗圃管理、水肥一體化、病蟲害綠色防控等各個環節進行優化管控,草莓育苗獲得成功,將移栽至園區內13座草莓大棚,較以往購買草莓苗既節約了成本,又保證了品質。
曹冀東(右一)介紹水肥一體化管理系統中的細節 攝影 李月英
“與河北農大合作已近4年,李青雲教授團隊在基地開展‘功能轉光膜調光增産技術’‘補光燈促花壯秧技術’‘新型氨基酸肥活土促根技術’‘蚯蚓糞肥提質技術’等試驗示範,在促進草莓生産和品質提升上成效顯著,畝均收益較以往常規種植增加20%。”曹冀東稱,有了今年的成功經驗,明年計劃擴大草莓苗圃規模,自用之餘,可供附近小公村、大王店等地草莓種植,助力當地草莓種植産業優質高效發展。
連棟溫室一旁,是一排13座高效日光溫室大棚,棚內經過整土、起壟、鋪設滴灌帶,只等按計劃栽植草莓苗。“第一批草莓預計在11月底、12月初上市,采收期到明年4月。”曹冀東説。
溫室大棚內,起壟、鋪設滴灌帶等準備工作就緒,準備移栽草莓苗 攝影 白天龍
近年來,徐水區依託現代農業園區、太行山農業創新驛站、博士農場等主體,不斷探索、深化校地合作機制,大力發展科技興農,推動農業科技創新成果轉化落地,使農業科技與生産生態實現共融共促,為鄉村振興助力賦能。(文 李雨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