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市通河縣:聚焦産業就業 實現幫扶全覆蓋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0-10-17 18:26:55

  國際在線黑龍江頻道消息(劉才星):10月14日,中共哈爾濱市委宣傳部組織開展的系列新聞發佈會和實地採訪活動來到了哈爾濱市通河縣。通河縣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了新聞發佈會,通河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吳哈寧介紹了扶貧工作情況。

  開展精準扶貧工作以來,通河縣先後派出縣級駐村工作隊74支229人,選派1341名幫扶責任人與所有貧困家庭開展“一幫一”結對幫扶,實現駐村定點幫扶全覆蓋。  

A【黑龍江】哈爾濱市通河縣:聚焦産業就業 實現幫扶全覆蓋

  通河縣政府新聞發佈會現場 攝影 呂岩

      扶貧政策落實準

  三年來,通河縣圍繞“兩不愁三保障”標準要求,嚴格落實各項扶貧政策,共投入資金2200萬元,為貧困戶新建住房412棟,維修112戶,購買閒置房安置43戶,租賃安置住房274戶;投入資金3696萬元,實施安全飲水改造維修項目41個,打水源井23眼,建設維修供水管網223公里,安裝濾水設施303台套,住房和飲水安全問題全面解決。在落實醫療“三重保障”政策基礎上,通河縣又建立了商業補充醫療保險,貧困戶醫療合規費用報銷比例達到95%;設立合格村級衛生所121個,醫療簽約服務實現全覆蓋。該縣大力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完成改廁2594戶,拆除老舊房屋498戶,行政村均實現“三通三有”,打造全國文明村1個、省級文明村5個、市級文明村15個。

  該縣還出臺支持貧困鄉鎮發展産業擴大就業的“十條意見”,把産業扶貧融入全縣特色農業發展,大力發展旅遊扶貧、電商扶貧等新業態,探索推進消費扶貧,組織中小學校、機關食堂、民營及國企結對貧困戶實施“以購代捐”,不斷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推進“一村一品一社一企”和“家門口就業”工程,因地制宜增設村級公益崗位,累計幫助1700多戶貧困人口增收脫貧,扶持630余名貧困勞動力就近就業。

      志智雙扶共提升

  樺樹為門,“仁孝”二字為楹,進入樺樹村,戶戶紅頂黃墻,房屋院舍排列規整,墻上或寫、或畫著古代孝親的典故,這就是以“仁孝”治村,讓村民走上脫貧致富道路的通河縣樺樹村。哈爾濱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駐通河縣樺樹村第一書記王仲明5年前來到樺樹村時,這裡還是周圍有名的貧困村。王仲明召集全村老少共同議事,從解決農民精神動力入手,開展道德文化教育、政策法律宣講,引導村民積極參與,弘揚時代新風。同時,樺樹村完善基礎建設,打造環境美麗村,主街全部實現硬化、綠化、亮化;建設便民浴池和便民食堂,免費為村民提供洗澡和理髮服務;改造仁孝文化廣場5000余平方米,修建百善圖、仁孝長廊、二十四孝文化街及村訓石等傳統文化景觀,以傳統文化潛移默化教育引導村民。  

A【黑龍江】哈爾濱市通河縣:聚焦産業就業 實現幫扶全覆蓋

  樺樹村第一書記王仲明介紹樺樹村的蝶變之旅 攝影 呂岩

  近年來,通河縣充分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三級陣地優勢,組建了一支來自本土、紮根群眾身邊的30余人理論宣講團。他們深入鎮村、社區開展理論宣講,在田間地頭,用農村群眾聽得懂的語言傳理論、講政策,用“小故事”闡明“大道理”。該縣還利用舉辦科技法律活動、開展農業技術討論、開辦科普大集等方式,提高貧困群眾生産技能。在全縣深入開展十星級文明戶創建評選活動,評選出市級十星級文明戶82戶、縣級十星級文明戶820戶,推選“好鄰居”、“好公婆”、“好兒媳”、“身邊好人”、“脫貧先鋒”、“新鄉賢”等先進典型1000余人,並積極打造通河好人館。

      産業扶貧全覆蓋

  以樺樹村為例,該村探索“生態變産業”路徑,確立大果榛子、木耳種植、棚室採摘三大特色主導産業和秸稈處理、果樹種植、庭院種植養殖經濟三大輔助産業;推動“綠色”産業升級,實現村民合作社入股分紅、農産品銷售、就近務工“三重收入”,全村年人均增收3000余元。樺樹村的成功經驗也帶動了周圍鄉村的建設和發展。

  近年來,通河縣始終致力於産業扶貧工作,將“至少有一個産業項目帶動”作為貧困人口能否持續穩定脫貧的先決條件,通過不斷努力,目前,扶貧産業覆蓋率達到100%。全縣發展光伏扶貧電站、生豬養殖場、食用菌栽培、大榛子基地等扶貧産業項目96個,疊加帶動貧困戶1412戶,戶均增收2500元。今年,通河縣投資1828萬元,實施了烏鴉泡鎮良種繁育基地、清河鎮肉鵝養殖基地等5個重點扶貧産業項目,在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同時,帶動366戶貧困戶實現戶均增收3000余元。

  未來,通河縣委、縣政府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團結帶領全縣上下堅定信心、頑強奮鬥,以更大決心、更強力度推進脫貧攻堅,向黨和人民遞交一份合格答卷。

編輯:于靈爽
新聞熱線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20517151231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