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市香坊區創新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0-12-04 20:08:12

  國際在線黑龍江頻道消息(張牧秋):近年來,哈爾濱市香坊區以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為切入點,創新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著力推進源頭治理、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有效解決了涉及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創新組織機制 搭建“三中心”服務平臺

  香坊區從完善組織機構功能和服務能力著手,搭建起“三中心”,積極構建矛盾糾紛化解防護網。香坊區建立了“有效銜接、高效便捷”的綜治中心,配齊配強街道政法委員、人民調解員、社區網格員,從機制運行、制度規範、力量配置、保障投入等方面入手,強化公安、信訪、司法、民政等部門力量聯調聯動,實現“一站式”化解矛盾糾紛。該區還在街鄉(鎮)、社區(村)綜治中心,引入“秋白調解室”“笑雪調解室”等一批品牌社會調解組織,有效發揮基層調解能手的引領示範作用。香坊區建立了“覆蓋廣泛、便民利民”的信訪矛盾調處中心。圍繞矛盾多發易發、社會高度關注的行業領域,該區設立治安、物業、交通、醫療、物流等12個專業性、行業性人民調解委員會,源頭化解社會矛盾。香坊區建立“互融互通、有機銜接”的公共法律服務中心,設置法律諮詢、人民調解、法律援助、公證律師、司法鑒定5個服務窗口,實施“前臺統一受理、後臺分別處理、結果及時反饋”的運行模式,為群眾提供及時、精準、普惠的“一站式”法律服務。該區利用“香坊司法”微信公眾號、“香坊區法律顧問114”微信群、“148”法律援助熱線,以及街(鎮)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社區(村)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為群眾提供線上線下、全方位、立體化的法律服務。

  創新調處機制 推進“356”運行模式

  香坊區探索社區民主協商“356”工作模式,構建多方參與共同治理的工作格局,有效化解基層矛盾糾紛。“3”,即民主協商秉承集體決策、少數服從多數、一事一議三個原則;“5”,即五議五不議,對徵集的關於社區公共事務、公共矛盾、公共秩序管理、公共設施建設管理使用、黨組織社區管轄權內的其他重大事務等五方面議題進行協商,對涉及政策法規有明文規定的、各級黨委政府明文規定的、須社區居民會議審議的、明顯帶有歧視性的、屬於個體矛盾等五方面議題不進行協商;“6”,即社區協商實行6個操作步驟,通過上級黨委、政府“點題”、 社會組織“送題”、 協商委員會成員自身“帶題”、居民“報題”等多種形式廣泛收集議題,經社區黨組織、社區居民委員會把關審核確定議題,擬定協商方案,收集協商資料,充分進行醞釀,組織各級各類代表通過召開會議進行協商議事,社區“兩委”督促議定事宜的推進落實,協商成果及時報社區黨組織、社區居民委員會備案歸檔。通過實施“356”工作模式,全區協商解決各類矛盾713件。

  創新保障機制 健全“三項”工作制度

  堅持工作制度化,著力完善“職責明確、齊抓共管、監督有效”的制度體系。香坊區委政法委負責統籌協調全區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制發了《香坊區人民調解參與信訪矛盾化解工作方案》等10余個文件,組織召開對會、會商會解決重點問題16項;信訪部門負責管理、指導、督查、考核、通報,協調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開展聯合接訪37次,化解矛盾糾紛40余件,避免了11件集體訪發生;司法行政部門加強對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的業務指導,鞏固和規範人民調解組織,共調解糾紛4622件,調解成功率94%。香坊區實行多元對接聯動機制,對專業調解資源和社會調解資源進行再整合、再優化。該區公安分局受理矛盾糾紛類線索200余件,化解率達100%;區檢察院成立全省首家“檢調對接”工作站,指派富有經驗的辦案人員及人民調解員、公益律師入駐,形成新時代“楓橋經驗”檢察版;區法院延伸拓展“馮玉堂法官工作室”工作模式,創新建立以街道社區為單元的“五即法官工作室”,最大限度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香坊區實行多元評議考核機制,區兩辦下發《關於加快推動社會治理體系現代化、構建大信訪大維穩工作格局的意見》, 從組織保障上為推進多元化解工作提供強有力支撐。區紀委、組織部、政法委聯合開展考核問責工作,嚴格落實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責任制,對工作成績突出的單位和人員進行表彰獎勵,對排查不到位、調處工作不落實、重大矛盾隱患第一時間未發現、未上報並造成嚴重後果的,予以追責。

編輯:于靈爽
新聞熱線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20517151231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