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
全省上下構築起抗擊疫情堅固防線,打了一場“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硬仗;
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奮力奪取了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雙勝利;
關於生命、關於愛與希望的故事成為每個龍江人心中最難忘的記憶……
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
2020年初,一場重大疫情,不期而至。大年初一,我省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
截至2月10日24時,全省報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360例,死亡8例,建立重症救治中心刻不容緩。於是,不到20個小時,哈醫大一院群力院區被改建成省級重症救治中心。
“從98歲的老人到剛剛出生的嬰兒,不放棄任何一個機會、任何一位患者。”與病毒之間只隔著一層防護服,哈醫大一院重症醫學科黨支部書記趙鳴雁和“戰友們”毫不退縮。堅持“一人一案”確保了全省60余名重症患者轉危為安,重獲生命希望。
應收盡收、應治盡治,把最優質的醫療力量和醫療資源投入最前線。把新冠肺炎診療救治納入醫保基金支付範圍並預付部分資金,確保患者不因費用問題影響就醫、收治醫院不因支付政策影響救治。
疫情期間,我省共救治患者948名(其中境外輸入387名)、總治愈率達到98.6%。托起了龍江大地的“生命方舟”。
守望相助 無往不勝
一張張請戰書、一個個鮮紅的手印,按下的是他們無悔的選擇;一句句“我請求參戰”“我要上前線”,體現的是大愛與擔當。在疫情最嚴峻的時候,龍江兒女服從堅決支援全國抗疫大局。
“武漢協和西院是最早收治新冠肺炎病患的定點醫院之一,90%以上的患者是重患及危重患者。”在這裡,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院長焦軍東帶領團隊提出早期使用呼吸機、使用俯臥位通氣等治療方案。這些寶貴的治療經驗,為隨後出臺的國家治療指南提供了龍江答案。
從1月27日出發到3月31日凱旋,焦軍東醫療隊是我省第一批出發、最後一批返回的醫療隊。65天裏救治患者334名,被武漢市民及同行尊稱為“最強外援”。
全省先後組派8批1554人(全國排名第八位)的醫療隊馳援湖北武漢和孝感,整建制接管武漢市第一醫院四個重症病區、實現患者“零死亡”,共救治患者2033名、實現醫務人員“零感染”。
此外,我省監獄系統50名女幹警緊急馳援湖北漢口監獄。組成“中國赴俄羅斯抗疫醫療專家組”,10位專家傾情援俄合作抗疫,圓滿完成使命任務。
國門在此 家鄉在此 責任在此
作為疫情防控期間我省唯一一個全天候持續開關運行的陸路口岸,3月27日,綏芬河發現第一例輸入病例,隨後,跨境輸入病例不斷增多。為守好國門,築牢口岸檢疫防線,我省不到一週建成一座“方艙醫院”。
4月9日,在剛結束醫學隔離一週後,我省第五批援鄂醫療隊領隊謝雲龍趕赴綏芬河,隨後,其他9位第五批援鄂醫療隊的“老兵”也陸續抵達。
第五批援鄂醫療隊是黑龍江省唯一參加武漢方艙醫院救治工作的醫療隊,對方艙醫院工作非常熟悉。分享經驗,發現不足,“老兵”們用實際行動履行醫務工作者的職責和使命,用專業和敬業守住祖國的邊境口岸。
舉全省之力提升綏芬河等口岸綜合防控能力,7天時間完成牡丹江市區近66萬人核酸檢測。對從口岸入境以及由疫情嚴重國家經由外省進入我省的我國公民,全部實行從“國門”到“家門”全鏈條閉環管理,有力維護了全國疫情防控大局。
抗疫精神光耀傳承
“疫情總會過去,但抗疫精神光耀傳承。”在這場嚴峻複雜鬥爭中,全省還有許許多多的 社區工作者、公安民警、應急救援人員、科技工作者、志願者……他們在各條戰線上,為守護龍江安寧、推進振興發展不斷作出新貢獻。
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我省提出“關住門、管住人”,以史無前例的“嚴九條”,守住“四門”,打好社區、村屯防控保衛戰。累計核酸檢測888萬人份,省市縣三級流調2.5萬人(次),有效控制傳染源、阻斷傳播途徑。落實“及時發現、快速處置、精準管控、有效救治”方針,分級分類科學精準防控。
省級層面召開60多場新聞發佈會,及時準確地發佈權威信息,有效回應社會關切。10天時間快速建成N95口罩生産線,9種國家重點監測的重要防護用品在2個月內形成省內批量生産能力。
廣大社區工作者和志願者晝夜奮戰在一線,在零下20多攝氏度的嚴寒中,努力築起“外防輸入”的溫暖防線。全省6萬多名民警加上3萬多名警務輔助人員,哪有疫情,哪就有警燈在閃耀。
眾志成城,沒有邁不過的坎;心手相牽,沒有翻不過的山。經過頑強奮鬥,我省抗疫鬥爭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明顯成效,展現了龍江精神、龍江力量、龍江擔當,為全國抗疫鬥爭和經濟恢復發展作出了龍江貢獻。(記者 王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