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東:“漁業+”畫出“效益圖”
來源:黑龍江日報  |  2023-02-06 09:26:54

  新年剛過,肇東市澇洲、西八里、黎明、四站等鄉鎮的漁業養殖戶們就開始了漁業生産備春耕,積極謀劃新一年漁業發展的“施工圖”。

  近年來,肇東市依託優化産業結構,聚焦漁業“補鏈、延鏈、強鏈”,不斷推進漁業轉型升級,做大做強漁業産業鏈條,促進漁業經濟高品質發展。2022年,肇東市養殖水面達到23萬畝,其中名特優品種養殖18萬畝。水産品年總産量達到5.36萬噸,實現産值8.04億元,漁民人均收入2.9萬餘元。

肇東:“漁業+”畫出“效益圖”

碼放整齊的冷水魚。

肇東:“漁業+”畫出“效益圖”

冬捕現場。

  “漁業+”越做越大

  冬捕魚的熱銷,漁民迎來豐收。“咱這裡的冷水魚經過一年四季覓食生長,冬天幾乎不進食料,所以長得比較緩慢,脂肪又積攢得多,吃著口感好、營養豐富、肉質肥嫩鮮香。這網捕撈了1萬多斤魚,又是一個大豐收年。”肇東市澇洲鎮大似海漁種場“魚把頭”孫海寬介紹。肇東市大似海魚種場位於松花江北岸的澇洲鎮新江村,水域面積3000畝,是國家綠色健康養殖示範區,以盛産鯉魚、草魚、鯽魚、鰱魚、鳙魚為主。

  肇東市通過創品牌、建基地、深加工、促銷售等舉措,漁民的日子越過越好。肇東市澇洲鎮新江村養魚大戶馬光明説:“隨著村裏特色採摘、水上娛樂、生態養殖等項目的增加,遊客會越來越多,釣魚、吃魚的客人也會大幅度提高。今年這片75畝的魚池要建個垂釣園,重點發展休閒漁業。”

  魚品種力求“名特優”

  為讓“一條魚”助推漁業增效、漁民增收,肇東市積極引導養殖場戶發展市場需求旺、經濟價值高、肉質鮮美的養殖品種。在大面積推廣黃顙、六須鲇、鳊花、河蟹等現有技術成熟品種養殖面積的同時,示範推廣鰲花、臺鰍、雅羅、柳根、龍鹽鯽魚養殖技術。目前,肇東市主養名特優水産品面積達到3.72萬畝,産商品魚1.64萬噸,産值3.15億元,成為特色富民産業。

  肇東市水産總站站長張益軍介紹,為促進漁業經濟穩步增長,肇東市積極開展新品種新技術推廣工作,通過推廣良種選購、生態防控等技術,促進國有水域野生魚也資源平衡,並加強漁業資源養護,放流鰱魚、草魚、鱖魚、黃顙魚等苗種1283萬尾,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共贏。

  多種模式發展漁産業

  張益軍認為,水産養殖業是一條範圍非常廣泛的産業鏈,為實現多種産業鏈有效連接,肇東市運用“漁業+”模式,充分挖掘旅遊、餐飲、休閒等産業潛能,釋放文旅消費新觀念。經過多年精心打造,大似海冬捕節品牌越來越響亮,吸引國內外遊客和網紅紛至遝來。肇東市大似海漁場建成了集漁業標準化養殖生産、名特優品種繁育、休閒漁業于一體的現代漁業園區。同時,開發出冬捕漁獵、水上娛樂、園區採摘、傳統騎射、休閒垂釣等旅遊項目和相應的餐飲、住宿等配套項目,年可接待遊客5萬餘人次,産值達500萬元左右,成為漁民延長産業鏈增收、農業多元化增效的新引擎。

  肇東市瞄準生態種養、優質提價、品牌增效,重點發展稻田河蟹扣蟹、池塘河蟹扣蟹與芡實綜合種養技術示範推廣,讓農戶喜獲“蟹”利 ,鋪就綠色“稻路”。目前,肇東市稻田綜合種養面積達4.62萬畝,稻田河蟹綜合種養面積2.22萬畝,逐步由數量增長型向品質效益型轉變。西八里鎮漁兒園漁業養殖專業合作社創新“稻+N”生態種養方式,聯合扣蟹培育合作場戶22家、稻田扣蟹養殖17家,種養稻田扣蟹養殖面積4460畝,去年平均畝産62.5斤,共計産河蟹扣蟹苗種27.9萬斤。不僅實現了池塘循環利用,促進了水體改良,更改善了魚池富營養化,為漁業高品質發展開闢新途徑,“漁業+”産生的多種效益不斷浮出“水面”。(文/攝 霍永祥 黑龍江日報記者 董新英)

編輯:牟海微
新聞熱線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20517151231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