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化90後聽障小夥白洋: 無聲的青春在霜雪中雕琢
來源:生活報  |  2023-04-03 10:27:25

  “監控裏的他做了一整夜冰雕。”3月29日傍晚,白洋在微博熱搜上刷到了自己。他開心地把央視紀錄片《冬天的故事》拿給父母看,一家人沉浸在上電視的驚喜裏。

綏化90後聽障小夥白洋: 無聲的青春在霜雪中雕琢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白洋值得被更多人看見。”一位黑龍江老鄉在視頻底下留言道。

  這部紀錄片是央視今年1月初拍攝的。-20℃的哈爾濱,白洋獨自在寒夜裏雕刻著航天題材的冰雕,為了完成衝金作品通宵“加班”。決勝日清晨,他一身霜雪奮力揮鏟,早飯沒顧上吃,手套濕透了。因為忙得滿頭大汗,他沒戴助聽器,那東西不防水。白洋對著鏡頭笑道:“拿獎金給我爸媽,我爸媽養我不容易,我把獎金全部給他們!”那笑容看得 人心生暖意,又有幾分酸楚。

綏化90後聽障小夥白洋: 無聲的青春在霜雪中雕琢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白洋今年28歲,老家在綏化市綏棱縣,是一名聽障人士。他不僅多次斬獲國際和全國冰雕、雪雕大賽的金獎銀獎,還拿過省殘運會田徑金牌,並且作為陶瓷工藝雕刻師,入選國家藝術基金陶藝創作人才培養資助項目。他現在是綏化學院陶藝研究所的助教,去年還通過專升本考試,考入了哈師大美術學專業。

  童年因藥物中毒失聰 父母幹裝修、做縫紉活送他去學畫

  “夾個小包,開個小車,將來坐辦公室。”1994年白洋出生後,他的母親龐淑梅,曾這樣暢想過兒子的未來。然而,在白洋不滿四歲的那個冬天,她覺得自己的願望破滅了。

  馬上要過年了,白洋感冒發燒,她帶著兒子在綏棱縣的一個衛生所打針。意想不到的後果,在往後的日子裏逐漸顯現:白洋在炕上爬,龐淑梅在做飯,她怕兒子掉下去,用勺子敲窗戶提醒,結果兒子沒反應。夫妻倆帶白洋來哈爾濱就醫,當聽到醫生説,“你家孩子耳朵有毛病”的時候,龐淑梅感覺天都塌了。

  藥物中毒導致的神經性耳聾,讓白洋漸漸聽不到聲音。他腦海中殘存的關於聲音的記憶,是雨聲、童謠《兩隻老虎》,以及爸媽喊他“洋洋”。他當時太小了,不覺得難過,用彩色粉筆在白灰墻上到處畫畫:騎自行車的行人、父親騎著三輪車載著母親……

  “每次他想吃餅乾,就畫個帶鋸齒的圓形,想吃糖葫蘆就畫一串。”龐淑梅心酸地回憶道。畫畫,仿佛是上天留給白洋的那扇窗,夫妻倆決定送兒子去學畫。第一次進繪畫班,6歲的白洋畫了“兩隻小雞啄曲蛇”。“這孩子的啟蒙老師是誰?”繪畫老師問道,龐淑梅有點蒙,她第一次聽説“啟蒙”這個詞,但也從此確信了兒子有繪畫天賦。

  龐淑梅和丈夫白雲和是裝修工人,對夫妻倆而言,昂貴的助聽器是筆很大的支出,他們咬牙選了貴的,除了學畫畫,他們還把兒子送到聾兒康復中心學説話。為了掙錢,龐淑梅幫人賣衣服、改褲腿、打掃衛生。

  “小學從一樓到三樓的黑板報都是白洋畫的,他還在世界和平書畫展上得過金、銀、銅獎。”龐淑梅回憶道,白洋賽跑也很厲害,小學五年級時,她第一次去看兒子比賽,“洋洋聽不見發令槍,看見別人跑他才跑,照樣能跑第一。”

  練田徑拿過省殘運會金牌 學陶藝後入選國家級人才培養項目

  一個聽障孩子,想要在普通學校裏讀書,難度遠遠超過了母子倆的想像。上初中後,語速緩慢的白洋,經常被高年級學生欺負,助聽器被打壞了他也不説,怕父母擔心。最終,備受煎熬的白洋,讀完初一就退學了。

  起初,他跟著父親幹起了裝修的活兒,每天砸墻、刮大白。父母很是著急,送他去體校練田徑。白洋用沙袋綁腿,每天早上五點開始在操場上跑圈,晚上到馬路上跑五公里或十公里,有時候還當陪練。運動鞋跑壞了好多次,他縫縫補補,捨不得扔。2011年,在黑龍江省第六屆殘疾人運動會上,白洋拿下了4×100米接力金牌和一萬米銀牌。可是由於田徑競爭太激烈,入選國家田徑隊希望渺茫,他選擇退役。

  白洋更需要的,是靠一技之長養活自己。練田徑大多是在早上和晚上,他白天在綏棱縣職業技術學校學習陶瓷工藝,師從黑龍江省工藝美術大師孟慶義。做黑陶,要完成幾十道工序才能做出一件作品,白洋很有耐心。聽不清楚講解,他就跟老師用文字交流,用眼看,用心學,比常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白洋既聰明又勤奮,在陶藝方面很有天賦,‘優秀’這個詞兒,已經不足以形容他的陶瓷作品。”孟老師這樣評價愛徒。

綏化90後聽障小夥白洋: 無聲的青春在霜雪中雕琢

  《期盼》獲全國雪雕大賽一等獎

  2013年,白洋進入綏化學院學習藝術設計,畢業後留在學院陶藝研究所當助教,成為了一名陶瓷工藝雕刻師。2019年,白洋從全國近六百名競爭者中脫穎而出,入選國家藝術基金陶藝創作人才培養資助項目,被送到景德鎮學習。去年,他又通過專升本考試,考入了哈師大美術學專業。

  多次獲冰雕雪雕大賽金銀獎 他把未實現的“航天夢”雕出來

  白洋的主業是陶藝,他與冰雕雪雕是怎麼結緣的呢?

  這要從2013年説起。當時他在綏化學院讀大一,看見幾名大三學生在校園裏做雪雕,便借來工具試試。這一幕,恰巧被路過的藝術設計學院院長董國峰看到了,他發現白洋雕刻的作品很有靈性,誇獎了一番。

  從此,白洋的冬天變得忙碌起來。他接連拿下了國際大學生冰雕冠軍、全國大學生冰雕冠軍、全國冰雕雪雕大賽金銀獎等二十多項大獎。白洋有紮實的美術功底,懂雕塑語言,工藝技術過硬,冰雪雕塑和陶瓷工藝在他的鋸鏟下碰撞、結合,作品獨樹一幟。

  每年冬天,白洋要在哈爾濱待上一個多月,穿著母親做的兩斤半棉花的棉褲,每天在室外做七八個小時冰雕雪雕,他的作品出現在兆麟公園、太陽島雪博會以及冰雪大世界。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冬天,白洋又在全國大賽中拿了“兩金一銀”。評委們給出的評價是:白洋的作品很新穎,有靈性,也很有思想性。

  《科技引領未來》《嫦娥五號》《情係航天》《玉兔號》……白洋的冰雪雕作品都是原創設計,他的設計稿很複雜,往往工作量很大。因此,央視紀錄片《冬天的故事》裏,其他選手都回去休息了,只有他一個人在通宵雕刻。白洋偏愛航天題材,他童年時的夢想是成為航天員,初中受欺負時,曾想“坐飛船逃回火星”。無法實現的航天夢,被他一刀刀雕刻了出來,變成了一件件晶瑩剔透的藝術品。

綏化90後聽障小夥白洋: 無聲的青春在霜雪中雕琢

《情係航天》獲全國專業冰雕大賽銀獎

  白洋會把每年參賽獲得的獎金拿給父母,但比起錢,龐淑梅更希望兒子能通過參加比賽去接觸外界的人和事。去年春節後,她跟丈夫來到哈爾濱兆麟公園,她記得,那天有遊客誇獎白洋的作品好看,丈夫挺直腰板,驕傲地跟人介紹:“這是我兒子雕的!”

綏化90後聽障小夥白洋: 無聲的青春在霜雪中雕琢

  黑陶作品《母與子》

  龐淑梅每次在路上看到戴助聽器的孩子,都會溫柔地上前詢問孩子多大了,跟大人聊一會兒。“作為母親,我希望大家不要歧視有聽力障礙的孩子,因為他們真的過得很不容易。”龐淑梅哽咽地對記者説。

  作家劉亮程曾寫過:“落在一個人一生中的雪,我們不能全部看見,我們都在自己的生命裏,孤獨地過冬。”對於白洋而言,摘掉助聽器雕冰的冬天雖然靜悄悄,他的刀鏟下卻是一派熱鬧景象。落在他人生裏的霜雪,比常人要大得多,也寒冷得多,可是他靠著自己的努力和家人的托舉,把那些霜雪變成了送給一座城市的禮物。(生活報記者 周際娜)

編輯:劉才星
新聞熱線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20517151231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