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産業看綏棱丨從一穗玉米看龍江黑土地的興農故事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3-07-04 08:57:28

  國際在線黑龍江報道(記者 于靈爽):“普通玉米按斤賣,我們的玉米按‘根’賣。”談起玉米,黑龍江省綏棱縣向榮村黨總支書記劉峰很是自豪。

  劉峰所説的玉米,不同於普通的大田玉米,而是專為食用種植的“鮮食玉米”。

  發展特色産業,是讓農民腰包鼓起來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鮮食玉米”作為綠色龍江十大品牌之一,現已成為拉動黑龍江省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産業。近年來,綏棱縣依託獨特的自然資源和氣候條件,因地制宜,大力發展“鮮食玉米”這一特色産業,已逐步形成集品種選育、擴繁、種植、加工、銷售等為一體的全産業鏈體系,成為帶動一方農民增收致富的支柱性産業。

  如今,在綏棱縣,有無數像向榮村的村集體,實現了農民致富與拓寬市場的“雙向奔赴”。一穗小小鮮食玉米“結”出了致富路上的“大産業”。

  生態環境優 北緯47度“落地生根”

  春耕時節,一台臺播種機翻耕、擇地、耙地、撒種,在這片萬年黑土之上開啟新一年的勞作;優質的農産品,也自此悄然孕育。

  北緯47度,地處世界三大黑土帶之一,是世界“黃金玉米帶”。綏棱縣正是處於這條“黃金玉米帶”上的“黃金點”,也是寒地黑土核心區。加之小興安嶺南端西麓的的獨特地理位置,讓這裡山清水秀,自然資源稟賦優良。

特色産業看綏棱丨從一穗玉米看北緯47度的興農故事_fororder_圖片13

綏棱的綠水青山 供圖 綏棱縣委宣傳部

  “‘一兩土,二兩油’,咱們綏棱的黑土地都是油黑油黑的。”劉峰説,廣袤的黑土、分明的氣候,構成了綏棱縣獨特的自然環境,為當地的農業生産帶來了無限的機遇也為鮮食玉米的高質高産提供了有利條件。

  “攥起一把能出油,插根筷子能發芽”。一直以來,人們都這樣描述黑土地的肥沃,稱其為“耕地中的大熊貓”。為黑土立法、加強黑土監測、設立“田長制”、秸稈還田、建設高標準農田、增施有機肥農家肥……近年來,黑龍江省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堅持管控與修復並重、保護與利用統籌、用地與養地結合,綜合採取工程、農藝、生物三位一體硬措施,切實加強黑土地保護利用,守好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命根子”。

  綏棱縣典型黑土和草甸土佔全縣耕地面積的93%,從2018年起,全縣推進黑土地保護工程,實施種地與養地相結合、農機與農藝相結合,全面實施水稻秸稈拋撒還田技術,讓黑土地吃上“營養套餐”。

  如今,黑土地保護效果逐漸顯現。劉峰説,現在化肥用得比過去少,玉米仍能比過去增産。玉米抗災能力增強了,産量更穩了。

  創新模式強 産銷一體“一鳴驚人

  “咱們這兒種植的鮮食玉米,外觀漂亮,色澤鮮艷,商品性好。軟、糯、香、甜,可以説品質在全國都是首屈一指”“前段時間,我出了趟門,到南方考察了市場,發現咱們村發展鮮食玉米産業大有可為”……在十四井村的黨支部一場特殊的座談會正進行。十四井村黨總支書記王曉東與村民們分享起了自己前段時間“遊學”的經歷。

特色産業看綏棱丨從一穗玉米看北緯47度的興農故事_fororder_圖片14

座談會現場 攝影 相帥

  除了是村裏的黨支部書記,王曉東其實還有另外的兩重身份——合眾玉米專業種植合作社理事長、合眾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

  2016年,剛擔任十四井村黨支部書記的王曉東,看著村民陷入了“辛辛苦苦種玉米,一年到頭賺不到多少錢”的困境,每天愁得睡不著覺。“這麼好的土地和氣候資源,種出來的笨玉米,一穗只能賣到三毛錢,如果只關注第一産業,不發展二三産業,農民永遠掙不到錢。”王曉東決定,尋找一條適合十四井村發展的新路子。

  於是,十四井村的改變開始了。幾年間,村集體通過創辦合眾玉米種植合作社和合眾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將農戶手中的零散土地集中連片進行流轉,大力發展鮮食玉米産業,走出了一條“産加銷”一體化帶動村民增收的新路子。

  為實現規模經營,近年來,綏棱縣建立了“村集體+合作社+農戶”的“村社合一”利益聯結機制,村民實現以地入股、年終分紅、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村集體牽頭,在聯合經營的利益聯結機制中,充分發揮村級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發揮村兩委班子的號召力和影響力,發揮村集體、合作社等各自優勢,整合村內全部生産要素。

  地還是那塊地,人還是那些人,村還是那個村,不同的是耕地由農戶分散經營變成了集體統營,五指攥成了拳頭。2022年,十四井村還爭取到300萬元産業資金,投資建設了鮮食玉米真空包裝車間,並擴容冷庫規模,延伸了“種植+加工+冷藏+銷售”産業鏈條,有效擴大市場銷售份額,增加村民收入。

  如今,王曉東對鮮食玉米産業的未來充滿信心。“現在,我們註冊了裕黏香鮮食玉米商標,獲得了綠色食品標識,並積極與省內外的銷售種植企業探索合作,年銷售鮮食玉米700萬棒,年凈利潤達到270萬元,村集體總積累達到1800萬元。”王曉東説。

  種植規模化 藏糧于技“修成正果”

  “2017年,我把自己的60畝地加入合作社進行託管,種子肥料都統一購買,價格也便宜不少,再用上合作社的大型機械,産量和效率都提高很多。”克音河鄉向榮村村民王玉龍掰著手指算一筆賬:“去年,我把土地託管給村裏,一晌地産了兩萬九千斤,比我自己經營的時候多收了九千斤,去掉成本後,每晌地還多收入5000元,算下來,一共增收了2萬多元。再加上我跟媳婦外出打工,又賺了五萬元。這日子太有盼頭了!”

  據了解,向榮村全村550戶16635畝耕地已全部交由村裏託管。

  在村集體領辦的克東向榮現代農機合作社,機庫裏一台臺大馬力拖拉機整齊排列,車轱轆擦得溜光瓦亮。

  “春耕時,這些‘大傢夥’可是功臣啊!”劉峰説,種一萬多畝地,過去兩三千人忙活,現在採用大農機作業,只要五十多人就能完成。

特色産業看綏棱丨從一穗玉米看北緯47度的興農故事_fororder_圖片15

大型農機作業 供圖 綏棱縣委宣傳部

  從種到收,克東向榮現代農機合作社全程實現機械化。土地集約化規模經營不僅解放了勞動力,解決了促民增收問題,也回答了耕地誰來種、怎樣種好的問題。

  “鮮食玉米是我們縣裏的主導産業,近幾年,我的主要工作就是選育優質抗病抗倒的鮮食玉米品種,配合先進的耕作模式,提高鮮食玉米的産量和品質。”綏棱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農技人員鄭學説。

  種子是農業的“晶片”,是糧食生産的核心競爭力。在綏棱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的實驗室裏,各種玉米種子和育種材料整齊擺放。這幾年,綏棱縣一方面選用市場熱銷的萬糯2000、金糯262、黃糯9等優良品種,持續提升鮮食玉米産量與品質;另一方面,加大與科研院所合作,希望培育出適應性更廣、品質更好更優、抗性更強、推廣能力更優的鮮食玉米品種。

  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持續為創業賦能。而政策支持則打通了綏棱縣鮮食玉米産業的“任督二脈”。

  據綏棱縣農業農村局局長國立鋒介紹,綏棱縣委、縣政府從四個方面為鮮食玉米産業發展提供助力。在種植基地方面,制定出臺了獎勵辦法,對於脫貧群眾發展鮮食玉米種植,每畝獎勵500元,每戶獎勵上限1500元;在企業發展方面,積極幫助企業落實項目貸款,並爭取省級政策項目為企業新建擴建冷庫給予貸款貼息支持;在産業發展方面,充分利用中央、省級推進鄉村振興銜接補助資金,為村集體、國有企業建設冷庫、購買設備等給予政策資金支持;在品牌建設方面,對新認證的鮮食玉米綠色食品,每個企業或者合作社獎勵15000元。

特色産業看綏棱丨從一穗玉米看北緯47度的興農故事_fororder_圖片16

新穗農産品加工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查看鮮食玉米産品 攝影 相帥

  數據顯示:2022年,該縣鮮食玉米種植面積6.4萬畝,冷庫30個,最大儲存能力5.1萬噸。而今年,全縣的鮮食玉米冷藏能力達到5.28萬噸,加工能力達到1.32億棒。

  “到2025年,鮮食玉米種植面積達到10萬畝,加工能力達到2億穗,産值實現3億元。”國立鋒説,這是綏棱鮮食玉米産業的發展目標,也是綏棱人給全國人民的“金色承諾”。

編輯:劉才星
新聞熱線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20517151231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