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河南頻道報道:“我們村幸福院是2018年建成使用的,從那時起我們老兩口就在這兒吃飯,一天三頓,便宜又方便,孩子們在外打工幹活也放心。感謝黨的好政策,我們這些老人現在很幸福。”近日,在平頂山市郟縣王集鄉蔡莊村幸福院,82歲的村民劉丙炎説。
郟縣王集鄉蔡莊村幸福院
郟縣總人口65萬,60歲以上佔比高達17.59%。2016年以來,為助力脫貧攻堅,破解農村貧困、獨居、五保老人的吃飯、精神孤寂等問題,該縣借鑒城市社區日間照料中心模式,積極探索“集中照護”農村養老新思路,建立留守、空巢等老人關愛幫扶體系,由縣民政局牽頭,穩步推進農村幸福院建設。
在幸福院居住的老人在下棋
農村幸福院以行政村為單位建立,實行自我籌建、管理、服務制度,各村根據實際,在閒置校舍、村委會閒置房屋、村民空閒院落等基礎上,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進行小微修繕,設置休息室、娛樂室、閱覽室、活動室、餐廳等“五室一廳”,配備桌椅、電視機、棋牌等物品,滿足就餐、休閒娛樂等日間照料服務需求。老人每人每天伙食費5元至10元,按就餐天數收費,五保戶、貧困戶老人還有適當補貼。
為規範完善幸福院管理,郟縣出臺《農村幸福院建設指導意見(試行)》與涉及財務管理、服務標準、食堂管理、安全衛生等8項指導性制度和入住守則,明確幸福院的性質、接納對象和條件,建立了管理、監督和檢查機制。同時,郟縣民政局為每個幸福院提供1個政府購買服務崗位,優先聘用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負責做飯、打掃衛生等。
為確保農村幸福院健康運行,郟縣採取“村裏投一點、群眾集一點、社會捐一點、鄉里配一點、縣裏補一點”的方式,以各村為主,發動本村鄉賢、成功人士、愛心人士等捐贈建設資金,捐助灶具、桌椅等配套設施,幸福苑建成並驗收達標後縣財政再給予3萬元獎補。同時,各村幸福院不斷探索新的運行模式,有的號召本村愛心人士眾籌,有的有償聘用貧困戶負責日常管理和餐飲服務。郟縣于2019年8月啟動了“慈善一日捐、助建幸福院”活動,目前已募集善款85萬餘元。
“農村幸福院既有別於直接讓親屬來照顧的傳統家庭式養老,又不同於由專門護理人員提供服務的養老院模式,在滿足農村養老實際需求的同時,又緩解了農村養老資源緊張的現狀,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可複製、可持續、值得推廣的養老樣本,不但解決了農村的大問題,也為全面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找到了一條新路徑。截至目前,我們建成並投運的幸福院有102所,每天有3800余人受益。”郟縣縣委書記丁國浩説。(文/圖 張鴻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