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市南召縣原駐村“第一書記”賀勇:真心托起貧困山村的未來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0-12-14 20:13:29

  國際在線河南頻道報道:在南陽市南召縣,有這樣一位駐村“第一書記”,他紮根山村,用真心幫扶鄉下“窮親戚”,使原來貧窮的山村變了樣:修路、建橋、鋪設水渠管道,建壩、改造電網、幫助發展致富産業……為村子引入資金460多萬元,用真心托起了貧困山村的未來。他就是賀勇,南召縣機關事務局副局長、南河店鎮柏林庵村原第一黨支部書記。

       自2015年8月16日任駐村“第一書記”以來,他腳踏實地、心繫群眾,堅持解百姓之憂、排群眾之難,帶領駐村工作隊員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為柏林庵村的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個人在2016年被評為南召縣優秀駐村“第一書記”,2017年被評為南召縣年度脫貧攻堅優秀“第一書記”,2017年被評為南陽市優秀共産黨員。

  受命——帶著重托入駐山村

  南河店鎮柏林庵村下轄居民650戶2674人,擁有耕地1745畝,其中水田800畝、旱地945畝,是一個傳統的單一農業生産結構村,沒有支柱産業。

  剛駐村時,老百姓不熱心,沒有使工作隊灰心,反而更加堅定了大家的扶貧決心。駐村工作隊隊員住在簡陋的村部,自己生火做飯;走村串戶,和村民拉家常,聊如何致富;慰問、資助貧困戶和大學生,用愛心點燃村民們的希望;調查村裏的自然資源、基礎設施和道路狀況……村情民情了然在胸,扶貧工作的思路在腦海中形成。

  群眾能不能致富,關鍵要有個好支部。為此,賀勇在村裏安排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賀勇在村“兩委”會議上常講,村黨支部有沒有戰鬥力,村幹部在群眾心裏有沒有威信,關鍵在於支部一班人能否搞好團結,在處理事情上,能否做到公開、公平、公正。在賀勇的倡導下,村裏實行了村務、財務、黨務三公開制度,增加了工作透明度,消除了隔閡和疑慮,贏得了群眾的理解和支持。在做好扶貧工作和項目建設的同時,他還協助搞好村級各種工作制度建設,做到制度上墻,村務公開。

  規劃——山村未來更美好

  柏林庵村位於南河店鎮政府西北部1.5公里處,以水稻、小麥、玉米、紅薯、花生為主導産業。駐村工作隊按照“4+2”工作法對貧困對象進行多次識別,給每戶貧困戶都明確了幫扶人,並結合柏林庵村的實際情況和貧困戶的特點,制定幫扶計劃。

  為使該村的面貌發生變化,爭取早日實現脫貧致富的目標。根據該村特點,賀勇規劃了村子的發展方向:在基礎建設上改造升級村級道路主幹線,保證與城區連接暢通,打通村際“斷頭路”,改善通往鄉政府的道路交通條件,改善自然村之間的交通狀況;在推進重點建設工程的同時,把加快推進基本農田恢復、安全飲水、農田水利建設工程放在更突出的位置;在産業發展上調整結構,擴大種植規模,堅持因地制宜,發揮山區氣候、自然優勢,鼓勵一部分有經營能力的專業能人種植季節性蔬菜,推廣優良品種,擴大種植面積,增加經濟收入,帶動群眾致富;充分發揮該村傳統養殖優勢,大力發展豬牛羊、雞鴨鵝傳統養殖業,在現有基礎上,以戶養為主,擴大養殖規模,改放養為圈養;實施勞務增收工程,組織務工青年參加各種技能培訓,提高外出勞務人員的素質和技能,鼓勵有條件的群眾外出務工,增加收入。

  實幹——一心一意為民謀福利

  通過制定科學的發展計劃,賀勇用一個個“實事”取得了群眾的信任:2015年完成投資48萬元,硬化道路使7個村民小組,400戶2000多人受益;投資60萬元,建成攔河壩4座(以壩代路3座),擴大水澆田500多畝,方便全村人出行;投資47萬元,完成鋪設田間水渠管道6000米,使全村6個村民小組水田受益……

  雖然4年的駐村“第一書記”工作結束了,但柏林庵村的群眾對賀勇仍唸唸不忘,他成了群眾的貼心人、脫貧的領路人、駐村的帶頭人。(文 王小軍 石為璧)

編輯:萬慶麗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WechatIMG11040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