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河南頻道報道:在三門峽市盧氏縣徐家灣鄉東部的崇山峻嶺之中,有一個叫豐太的小山村,這裡的群眾世代分散居住在五道嶺、三道溝之中。雖然山峻景美,但交通閉塞,加上耕地少,群眾生活艱辛困頓。
脫貧攻堅戰役打響以來,豐太村在鄉黨委、鄉政府和村“兩委”班子的帶領下,充分利用政策,開山修路、興修水利、謀劃産業、發展經濟、美化環境,成為了遠近有名的小康村。
1945年出生的韓玉堂,1973年至今已經連任了近48年豐太村黨支部書記,一路見證了這個小山村的美麗嬗變。
開山修路 解決群眾出行難
1988年開始,韓玉堂便組織群眾,利用冬季農閒的季節,修建出村道路。他召集黨員幹部開會,號召村幹部帶頭,帶動村民各自購買所需工具,並將12個村民組的勞動力集中起來統一管理,從通往鄉政府的道路開始修起,慢慢往山裏延伸。
到了2000年,豐太村通往12個村民小組的道路全部完工,總長達36公里。在這期間,豐太村村民們還修建了跨洛河大橋兩座,吊橋一座,漫水橋三座,徹底改變了全村閉塞的交通環境。2000年至2016年,韓玉堂又帶領村民對村組道路進行加寬提升,鋪設柏油路面,並將主幹道拓寬至4.5米以上。
興修水利 全村用上自來水
由於豐太村各居民組比較分散,山上又缺少水源,村民飲水困難一直是困擾韓玉堂和村幹部的一大難題。
為了改善全村群眾的缺水現狀,2000年,韓玉堂開始組織群眾修建飲水工程。他們先是開挖渠道,將小河裏的水引流到地勢較低的村民組,對於地勢較高的居民組,則為其修建水窖,用來存儲雨雪水維持群眾生活用水。2001年以後,政府陸續投資改善農村吃水難問題,豐太村又修建了提水站和幾個水窖,村民的吃水難問題得到進一步緩解。2016年,豐太村依託政府的資金支持,又鋪設了3公里多的供水管道,開挖機井5眼,並修建了無塔供水設施。2018年底,豐太村12個居民組全部用上了自來水,群眾的吃水難問題得以徹底解決。
謀劃産業 因地制宜助脫貧
豐太村地處深山,雖然耕地稀少,但卻擁有豐富的林業資源。韓玉堂立足豐太村實際,因地制宜,大力發展林果業和畜牧業。
豐太村先後成立7個農民專業合作社,涵蓋畜牧養殖、林果業種植等方面,帶動了70余戶群眾參與,本村的貧困戶實現了全覆蓋。近兩年,豐太村積極引入社會資金,新建香菇大棚30個,種植連翹、丹參等中藥材1050畝。2020年,豐太村更是新建了農産品加工廠,進一步提高了農産品的附加值。
發展旅遊 描繪鄉村新藍圖
豐太村東距離盧氏雙龍灣景區僅2公里,洛河水穿村而過,境內植被保護良好,溶洞、石墻、背墻等自然景觀十分豐富。為充分挖掘豐太村獨特的地域優勢,該村按照“一景帶一村”的發展思路,利用綠水青山好空氣的自然好生態,大力發展鄉村旅遊。
2018年,豐太村投入資金300余萬,整治空間1.5萬平方米,改造房屋28戶,新建人工景觀20余處,將該村石墻根組初步打造成集休閒度假、觀光旅遊、康養體驗為一體的生態休閒度假承接點。
如今的豐太村自然景色純美、村容村貌整潔、交通道路便利、産業結構合理、向善向上民風淳厚、群眾生活便捷富裕,成功走上了一條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得益彰的綠色生態發展之路。近年來,豐太村先後榮獲“市級文明村”“黨建標兵村”和“新農村建設標兵村”等榮譽稱號。由於工作成績突出,韓玉堂本人也多次獲得市、縣“優秀黨支部書記”“優秀共産黨員”“先進工作者”“優秀人大代表”以及“市勞動模範”等殊榮。
“我今年雖然已經75歲了,但將繼續埋頭苦幹,踏踏實實做好自己本職工作,和村‘兩委’班子成員一起,帶領全村群眾致富奔小康,切實提高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和滿意度!”韓玉堂説。(文 侯林峰 李宏遠 莫丁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