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古城開封 地上城一座 地下城幾層(行走河南·讀懂中國)
開封大梁門內一處展示窗口,可以讓人直觀感受城摞城奇觀。受訪者供圖
開封大梁門景色。譚豫增 攝
“風雨韆鞦歷廢興,古城馬道幾多層。大梁古韻西門景,一座城樓競相登。”這是開封詩人劉齊描寫大梁門古馬道遺址的佳句。
3月下旬,開封大梁門曾迎來20余位感情激昂的詩詞愛好者和朗誦愛好者,他們從大梁門出發以順時針方向繞開封城墻徒步行走,踏青采風,感受開封厚重文化,寫詩填詞以表達對家鄉的濃厚感情。
大梁門俗稱西門,始建於唐建中二年(西元781年)。明初,朱元璋升開封為北京,為都城南京之陪都,改西門為大梁門,今大梁門係1998年重建,是古都開封的重要象徵。大梁門左右貼巨幅朱仙鎮年畫,吉祥醒目。
城門基採用青磚結構,設拱形門洞三個,城樓採用重檐歇山式建築風格,雕梁彩繪,古樸典雅,雄偉壯觀。城門北側現已探明多層古城馬道,為開封獨特的城摞城歷史提供了又一重要佐證。
“開封的大梁門,是目前唯一能夠展現城摞城的地方。”開封城墻景區負責人李想介紹,古馬道遺址位於大梁門北側,是目前能直觀感受城摞城奇觀的展示窗口。
馬道是古代建於城門或城門樓兩旁的內側、用於人們上下城墻或者城門樓的通道,它與城樓、甕城、女墻等共同組成了城墻嚴密的防禦體系。歷史上,開封多次經歷黃河水患,數座開封古城被深埋地下,不同時代的土層疊置,形成了城摞城的景觀。《清明上河圖》中的場景,也許正靜靜蟄伏在10米以下的地層。
2000年5月,在大梁門城樓北側一段城墻的地下,意外發現了一層保存較為完好的早期馬道遺跡。通過發掘,發現了埋藏深度和時代早晚各不相同的幾層古馬道,其中以第二層、第三層馬道的發現最為重要。幾層古馬道層層相疊,使神奇的開封城下城之謎初露端倪。2007年11月,古馬道遺址向遊人開放,以立體的形式展示開封城下城摞城的奇特景觀。
2019年,開封市投入約2000萬元專項資金對大梁門古馬道遺址進行高科技改造。古馬道遺址博物館在充分保護現有三層馬道的基礎上,結合遺址立面和古跡地面,打造沉浸式實景數字沙盤,並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實現裸眼3D效果,讓遊客站在遺址之上,直觀遺址全貌並了解其“前世今生”。
如今,開封城墻周邊已全部規劃成環城綠地公園。每天,有許多古城市民前來運動跑步、鍛鍊身體,還有抖空竹、唱戲、打北宋陀螺等各種民俗活動。(河南日報記者 龔硯慶 史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