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慶祝2022年“五一”國際勞動節,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國際在線河南頻道推出《致敬最美勞動者》系列報道,聚焦拼搏進取、創新突破、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的代表性人物,致敬在平凡崗位上無私奉獻、創新追求的勞動者,展示他們拼搏向上的精氣神,展現責任與擔當。本期採訪“80後”全科醫師、鄭州市東風路園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孫保鋒,講述他專注于社區衛生工作、激活醫養結合社區養老模式的故事。
鄭州市東風路園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孫保鋒 受訪者本人供圖
國際在線河南頻道報道(仝瑞勤):“我們要不忘初心,也不是説要為社會做多大貢獻,至少給自己創造了一個平臺,把200多位老人照顧得好好的,讓他們當下的生活更有品質。”採訪時,“80後”全科醫師、鄭州市東風路園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孫保鋒真誠説道。
園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隸屬鄭州大橋醫院。2012年成立之初,由於該中心所處地理位置較隱蔽,社區居民前往體檢或就診時十分不便,甚至找不到位置。2014年11月,為提升該中心業務能力,大橋醫院內科主任孫保鋒被調至園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負責全科管理。
位置偏僻、居民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不了解、科室患者少、發展滯後、經營虧損……面對一系列困難和現狀,如何讓中心生存下來是當務之急。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經常會到轄區居民家裏提供上門隨訪服務,為慢性病群眾和部分老人測血壓、測血糖。在這個過程中,孫保鋒看到一些老人,因為年齡或疾病導致生活不能自理,長期臥床。家屬不懂醫只能提供生活照料,老人生活品質明顯下降,甚至出現一系列並發癥。
“當時,我就想我們社區衛生中心有7層樓、一萬多平方的面積,是不是能夠嘗試讓這些老人到我們這來養老。我們在提供生活照料服務的同時,為老人提供及時、便利、精準的醫療服務。”孫保鋒介紹説,當時國家也出臺政策支持基層醫院走醫養結合發展道路。
孫保鋒帶領醫護人員查房 受訪者本人供圖
在不斷探索下,孫保鋒提出“以醫助養 以養促醫”的發展策略,開啟從普通的基層社區醫療機構向以醫養結合為特點的社區服務中心的發展之路,提供差異化基層社區衛生服務。2015年至今,園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共為600多位老人提供養老服務,200多位老人長期在中心養老。
醫養結合將醫護技術與養老服務相結合,整合養老和醫療兩方面資源,解決了老人就醫難、養老難問題。但在當時,不管是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還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老百姓起初對其認知和認可程度並不高。
“既然選了這條路,確定了這個目標,我們就要堅定地走下去,再多困難也只有去克服。”孫保鋒堅定地説。
於是,下午下班後,孫保鋒就騎著電動車,帶著職工到社區進行宣傳,開展醫療健康教育講座,分發宣傳小冊子,帶著投影儀播放宣介PPT……就這樣,孫保鋒一行跑遍周圍的小區,通過一點一點的宣傳介紹,讓轄區居民了解園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能解決什麼問題、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優勢和便利等。這樣的宣傳工作,孫保鋒一幹就是兩年。
“做養老服務,一定要非常有愛心、有擔當、做事細心。”孫保鋒常常這樣説,他也常和同事講,雖然苦點、累點,但大家是在做善事、做有意義的事。2020年突發新冠肺炎疫情,大部分回家過年的護工因為疫情防控不能按時到崗。當時養老區共有140多位老人,因為封閉管理,家屬又不能探視照顧。面對這種情況,孫保鋒當機立斷,安排所有醫護人員每天早上提前半個小時上班、下班晚走,每人每天負責兩位老人的喂飯工作。
醫養結合,首先醫療服務能力必須得強。“我們照顧的老人大多數有多重病症,所以我們必須有解決老人就醫問題的能力。”孫保鋒説。按照這些老人的養老服務需求,他帶領大家不斷加強學習,到其他單位參觀、汲取經驗,經常請一些大醫院的專家醫生會診,跟一些大醫院進行業務合作交流等,倒逼著園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不斷提升整體醫療業務能力和水準,以幫助老人解決更多的問題。
“通過大家的努力奮鬥,目前我們中心醫療服務能力明顯增強,心血管、腦血管、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等常見病的診治能力達到二級醫院水準。”孫保鋒介紹説,園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現設有全科、內科、外科、兒科、口腔科、康復科、中西醫結合科等10余個科室,配備有創呼吸機、無創呼吸機、纖維支氣管鏡、心臟除顫儀、肺功能檢測儀等多種國內外先進設備,年門診量10余萬,年收治住院患者2000余名。
綜合治療區、療養區、安寧療護區……這是孫保鋒提出的“輕重分區、醫養分層”精細化管理模式的典型應用。不僅如此,他還對養老病區進行細化分區,針對患者所患疾病類型等進行分區,提高效率。康養中心配有護理中心、處置室、治療室、醫生值班室、功能訓練室、配餐間等,配備適老設施。
“現在只要我在鄭州,每天不到養老區轉一轉,我心裏都不踏實。”孫保鋒笑著説。在踐行醫養結合的社區養老道路上,他專注于社區衛生工作,讓老人老有所養、病有所醫、老有所樂。這些年,他先後獲得鄭州市優秀全科醫生、“河南省勞動模範”、河南省“基層好醫生”、河南省“敬老愛老助老模範”等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