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清河橋北到馮崗段1公里多的河段,都是我的責任區,我每天要來回巡視4次。在我們縣,無論是重點河流,還是小河小溪,每條河流都有‘大管家’。”近日,信陽市息縣河道保潔員唐正國介紹説。
息縣是河南省“四水同治”示範縣,實施了閭河、澺河、泥河、清水河治理工程。其中,大別山革命老區引淮供水灌溉工程,惠及息縣、淮濱、潢川3縣老區人民126萬人;龍湖治理工程、塔園水系和三里溝整治工程,連接了新老城區生態景觀廊道和城區中央生態綠洲。
生態息縣
據了解,息縣以河長制為引領,創新工作機制,聚焦生態河湖,深入開展河道統籌規劃和河道建設整治,系統、科學、鐵腕、生態治水,推動河長制落地生根、“有名有實”。
“息縣境內水利工程點多、線長、面廣,管理難度大。河湖管理涉及上下游、左右岸、跨區域,情況複雜。治理河湖必須下足功夫,織密‘河長網’,從‘就水治水’變為‘系統治水’。”息縣水利局局長姚光道表示。
水清岸綠
息縣建立河長組織體系、細化成員單位職責分工、嚴格考核問責等多種實際舉措助推河長制。該縣針對小微水體治理難題,不斷創新升級河長制,在細化完善縣、鄉、村三級河長的基礎上,設立小微水體村級河長,以村為單位,對農村塘堰、溝渠開展源頭治理,實現河長網絡全覆蓋。
河砂盜採是沉疴痼疾。在實踐探索中,息縣實行“河長+警長”“人防+技防”“部門+屬地”管理機制,用長效機制保實效、管長遠。
息縣堅持打擊、整治、規範三管齊下,持續開展河道採砂治理整頓。該縣組建河砂監管執法隊伍,對淮河、竹竿河等重點河段開展不間斷巡查。
息縣啟用河長制視頻監控系統,在主要河道安裝高清探頭112個,讓盜採者無處遁形。該縣還聯合水利、公安、交通運輸、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等部門,形成了監管執法一體化格局。
依據相關法律法規,息縣嚴格規劃管理和許可管理,對經許可的砂場,堅持生態優先,實行市場化運作、公司化經營,在保證重點項目和民生工程的同時,實現淮河干流全面禁採、淮河支流有序開採,使河道生態環境得到保護並持續好轉。
從反復治、集中治,到形成一河一策、每條河有人管有人治,河長制正帶領息縣走上治水、管水常態化的道路,更繪就了“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新畫卷。(文/圖 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