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市內鄉縣:“生態紅利”普惠民生
來源:中國農網  |  2022-05-26 09:38:08

  原標題:河南省內鄉縣:“生態紅利”普惠民生

  眼下,走進河南省南陽市內鄉縣桃溪鎮大櫻桃種植基地,但見滿樹紅如瑪瑙的大櫻桃綴滿枝頭,林間傳出農人們歡快的笑聲;在不遠處的南水北調對口協作項目——北京市農林科學院櫻桃試驗示範基地內,可見新栽的從北京“空降”至此的7000余株最新品種大櫻桃樹苗正在風中搖曳,成為了又一道靚麗風景。

  “荒山披綠裝,礦區變果園。”親眼見證這片荒山和礦區蝶變歷程的果農時玉先笑著説:“山綠了,水清了,櫻桃紅了,日子越過越紅火。”

  這一改變,並非易事。作為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丹江口水庫匯水區和主要水源涵養區的內鄉縣,為確保一渠清水永續北上,多年來全縣以壯士斷腕的勇氣一邊鐵腕整治生態環境,一邊加速綠色轉型,奮力書寫“綠色新篇”,使群眾開始樂享“生態紅利”。

  謀“綠”發展,涵養一渠清水

  “裝籃、下苗、填土、澆水……”5月17日,在內鄉縣乍曲鎮酈邑貢菊種植基地,村民們正忙著移栽菊花幼苗。京宛對口協作援派幹部、內鄉縣委常委、副縣長張衛和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的專家們又一次為村民送來了“新技術”——為特色優質茶菊品種脫毒復壯,試驗示範食用菊花新品種;推廣示範熊蜂生産、授粉等技術,提高番茄、西瓜等蔬菜品質,實現綠色生産,加速內鄉産業結構轉型升級。

  為守護好一渠清水,內鄉縣書寫了強烈的政治責任和使命擔當,堅持“生態立縣、綠色崛起”的發展思路,將保水質、護運行工作納入生態可持續發展體系,淘汰污染産業,轉型綠色發展,實現保水富民。

  從壯士斷腕整治污染開始,內鄉縣勇於擔當、鐵腕整治,特別是處於匯水區的桃溪、瓦亭、乍曲3個鄉鎮,關停了區域內石材加工、礦山開採等企業以及傳統養殖業等污染産業,使石材加工、養殖污染得到有效治理,為一泓清水北送作出巨大貢獻。

  轉型得益於群眾響應和支持。“為堅決淘汰污染産業,我鎮先後關停養殖場(戶)200余家,關閉取締礦山開採企業、石材加工企業160余家,剛開始也是阻力重重,經過給群眾反復講解綠水青山才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慢慢地得到了群眾的認可。”內鄉縣桃溪鎮黨委委員、副鎮長喬偉説。

  調優結構,逐夢“綠富美”。如今,內鄉縣圍繞“兩花三桃多元果”發展佈局,突出發展以月季花、菊花、油桃、核桃、獼猴桃為主的特色林果業,同步發展黑李、櫻桃、柑橘、石榴等多元化林果,實現“山上披綠、林下生金”。在內鄉持續擴大的“綠色版圖”上,茶葉、食用菌、中藥材等生態産業帶漸成氣候,綠了山坡、富了百姓、涵養了水源,守護南水北調“大水缸”。

  綠色“打底”,做足生態文章

  一朵花牽起兩地情,這使得內鄉縣與北京市延慶區緊密相連。在內鄉縣七里坪鄉京宛對口協作項目基地的月季園內,工人們正忙著把月季苗裝車運往外地。“目前,全縣月季種植面積超過5300畝,月季産業已經成為了開啟村民美好生活的‘金鑰匙’。”項目基地負責人介紹。

  在內鄉縣,除了月季花産業致富一方百姓之外,森林經濟則是饋贈給當地群眾的生態財富。

  初夏時節的內鄉滿眼綠意,樹木鬱鬱蔥蔥,在斑駁的陽光下,呈現出別樣美麗。為激發林業發展“活力”,內鄉縣重抓林業生態建設,堅持造管並重,持續實施大造林大綠化,嚴格落實造林、森林撫育補貼政策,支持特色經濟林和林下經濟産業發展。同時,探索新路子、新機制、新舉措,努力構建網格化管理體系,實現了森林資源管護全覆蓋。

  內鄉寶天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同緯度生態結構保存最完整的地區之一,優質生態孕育了生物多樣性,素有“天然物種寶庫”之稱。立足生態保護職責,內鄉縣積極深化遙感、定位、通信、數字孿生等技術應用,不斷提升資源管護能力和科研監測水準,在綠色發展上成效顯著。

  好山好水出好藥。內鄉縣在持續推動“兩花三桃多元果”無公害生態品牌的同時,改善生態結構,加快發展中藥材項目,建設了金銀花基地、發展山茱萸、開拓天麻種植,完善産供銷産業鏈條,高標準打造中藥材“內鄉樣板”,以點帶面拉動全縣中藥材發展,助推鄉村振興。

  綠色轉型,守護生態環境

  “垃圾不見了,來河邊真是‘度假’式享受。”5月22日,市民周女士帶著女兒來到內鄉湍河生態步道,盡情享受休閒時光。如今,漫步在湍河岸邊,如同遊走在生態畫廊之中。

  同樣在內鄉縣余關鎮子育村,村民張振國看著眼前的核桃樹臉上浮出笑容。“過去以種花生為主,土地瘠薄,靠天吃飯,畝收入不足400元;而今將土地流轉給公司種核桃,每年不僅能收‘地租’,而且我還在公司裏管理核桃樹,一年直接增收將近兩萬元。”張振國説著樂得合不攏嘴。

  為深入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內鄉縣“大刀闊斧”綠色轉型,強力實施大氣、水、土壤三大攻堅戰,加強重污染天氣預測、預警和應急處置,堅決打好大氣污染“殲滅戰”,讓“內鄉藍”成為常態;實施碧水工程,落實“河長+警長+檢察長”工作機制,確保出境水質監測斷面穩定達標,統籌推進水環境治理;強化工業點源、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等工作,因地制宜實施污染土壤修復,實現重點行業重金屬污染物排放零增長、受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100%。

  釋放綠色發展紅利,當好生態環境發展“模範生”,書寫了“內鄉擔當”,內鄉縣收到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雙提升。湍河與子育村的改化正是得益於此。

  如今,內鄉大地的天更藍了、水更清了、地更綠了,與之而來的是,生態更美了、産業興旺了、農民的生活有滋有味了,“綠水青山、宜居宜業”已經成為了內鄉生態的新名片。(作者:王倩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張培奇 范亞旭)

編輯:張雨晴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WechatIMG11040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