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好人”主題公園。郝東斌 攝
“救人!我們看到後的第一反應就是救人。”8月3日,商丘市民劉斌、井泉一家人在新疆阿烏沙漠高速公路自駕旅行,忽然看到一輛黑色轎車失控,翻滾著摔進了公路邊的沙漠中。見此情景,井泉等人飛奔到事發地點,救助受傷人員,他們的救人事跡獲得眾多網友點讚。
前不久,商丘90後小夥趙天賜辭職帶著患漸凍症的母親克服重重困難去新疆旅遊。這一行為刷爆微信朋友圈,上億人次點讚、留言。
義舉絕非偶然,俠骨存於心中。近年來,商丘市大力加強公民道德建設,涌現了一批又一批的道德模範、身邊好人。僅2022年上半年,商丘市就有6人入選“河南好人榜”,上榜人數一直“領跑”河南。8月5日,隨著商丘市愛心人士沈彬入選“中國好人榜”,商丘獲此殊榮的人數增至41人。他們每個人身上都有感人至深的故事,彰顯著凡人善舉的道德品格,凝聚著大愛無疆的道德魅力,成為引領全市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面旗幟,領唱了“商丘有愛”的主旋律。
大愛築城
社會道德的時代標杆
商丘,是一座充滿大愛的城市,是一方孕育好人的熱土。
“商丘好人”品牌的打造發軔于2005年。當年,在溫州務工的商丘籍農民工李學生為救兩名在火車鐵軌上玩耍的幼童獻出了年僅37歲的生命。
一個感人故事就是一顆火種,在社會文明建設中播撒著光和熱。商丘市也因此拉開了建設“道德之城”“好人之城”的序幕,由一而十,由十而百,由百而至千、萬,由個體的自覺到群體的自發再到整個社會的共同行動,商丘全社會形成了踐行社會道德、弘揚文明風尚的濃厚氛圍。好人好事、凡人善舉在商丘如雨後春筍般涌現,形成了“好人現象”“好人精神”和“好人文化”。
商丘市水上義務救援隊成立十餘年來,足跡遍及河南、山東、安徽等省的十多個省轄市;商丘市愛之源人體器官與遺體捐獻志願服務隊用實際行動接力生命,點亮希望之光;商丘好人愛心早餐店已累計提供免費早餐33萬人次,參與服務義工4萬多人次……用平常心做不平常事,用小愛凝聚人間大愛,“商丘好人”以實際行動踐行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了精神文明建設的標杆。
8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好人”李培生、胡曉春的回信,猶如一縷春風,吹遍商丘大地,在商丘市好人群體中引發強烈反響。
2018年度“中國好人”、商丘市幫扶商丘好人協會會長李東亮説:“作為‘中國好人’群體中的一員,我一定牢記囑託,繼續在平凡工作中發揮榜樣引領作用,團結和凝聚‘身邊好人’、道德模範,用實際行動奉獻社會、服務他人,弘揚‘商丘好人’精神,讓商丘涌現更多的中國好人。”
“商丘好人”、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獲得者、商丘市水上義務救援隊隊長黃偉説:“傳播真善美、傳遞正能量,帶動更多身邊人向上向善,是我多年來一直堅持的目標。認真學習了總書記的重要回信之後,我更增添了堅守公益之路的信心和決心。”
最近,“河南好人”、商丘市心連心志願者協會監事長張莉和她的團隊成員每天都奔波在虞城周邊的鄉村,回訪他們幫助的孤兒家庭。9年來,從關愛孤兒到關愛老人,從愛心募捐到愛心送粥,從救助貧困學生到愛心送考,該團隊組織捐助和公益活動1000余次,組織捐款捐物價值600萬餘元。
在商丘,好人每天都在涌現,好事每天都在延續。這些年來,“商丘好人”不斷涌現,好人好事遍地開花,“商丘好人”已經形成一個英雄群體,成了這座城市的亮麗名片。
建章立制
讓好人終有好報
商丘是華夏曆史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也是歷史上的德善之地。層出不窮的“中國好人”“河南好人”在這裡誕生,商丘也因此被譽為“好人之城”“一座孕育好人的城市”。一代又一代商丘人,孕育了“崇德尚賢、勤勞智慧、善良樸素、勇於奮鬥、樂於奉獻”的“商丘好人”精神。
商丘市委書記李國勝説,“商丘好人”精神、“商丘好人”行為、“商丘好人”形象,不僅在全省有著重要的影響力,在全國也有一定的知名度。城市精神的凝聚、城市品牌和形象的樹立,與每一個城市居民息息相關,每個人都是城市品牌的代言人,每個人都是城市精神最直接的體現者、傳承者和弘揚者。全市上下要以道德模範和“商丘好人”為楷模和榜樣,學習模範,爭做好人,讓“商丘好人”精神不斷傳承和發揚。
近年來,商丘市委、市政府不斷培育壯大好人群體,堅持發揮鮮明導向、廣泛宣傳、便捷推薦、有效幫扶、定期回訪、嚴格動態管理等六大機製作用,深入推進“商丘好人”文化建設,持續打造“商丘好人”道德品牌,在全社會樹立學好人爭做好人的價值導向。
為建立完善禮遇幫扶道德典型的常態長效機制,更好地發揮道德典型的示範引領作用,商丘市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商丘市幫扶商丘好人協會和商丘好人聯誼會,為商丘好人和道德模範獲得者頒發“好人證”,憑證便可享受免費理髮、體檢、參觀景區等各種優惠,讓“商丘好人”感受到做好人不吃虧、做好人有好報、時時被關愛、處處有溫暖。
如今,崇德向善的徐徐清風,吹拂著商丘大地。“商丘好人”由個體到群體、由現象到風尚、由品牌到文化,已成為商丘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引領。(河南日報記者 李鳳虎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劉夢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