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在創新中傳承 激活傳統文化魅力
來源:新華社  |  2022-09-13 09:48:43

  原標題:中國這十年·中國故事|河南:在創新中傳承 激活傳統文化魅力

  新華社鄭州9月12日電 題:河南:在創新中傳承 激活傳統文化魅力

  新華社記者桂娟 史林靜

  作為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河南宛如一座天然的中華歷史文化博物館,歷史上先後有20多個朝代在此建都興業,繪就了燦爛的文明畫卷。

  彩繪陶人面魚紋盆、馬家窯彩陶、二里頭鑲嵌綠松石獸面紋銅牌飾、三星堆戴金面罩青銅人頭像……在鄭州市博物館文翰街館,“中國百年百大考古展”正在舉辦,眾多活躍在網絡熱搜裏的國寶“組團”參展,讓觀眾大飽眼福。

河南:在創新中傳承 激活傳統文化魅力

  參觀者在“中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展”上拍攝展品“鑲嵌綠松石獸面紋銅牌飾”(9月4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中共十八大以來,河南在中華文明探源、“考古中國”等重大考古項目上取得豐碩成果,文化産業發展更是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令其獨特、厚重的傳統文化在創新中得到傳承和發展,散發出奪目的光彩。

  “博物館力量”見證中原大地文化傳承

  2012年,孫頌成為河南洛陽市首批博物館講解志願者。十年間,她見證了河南在歷史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博物館建設方面的努力和成果。

  一組數據,見證了河南這片中原大地博物館的發展:

  2012年至2022年,該省博物館數量從180座增加到384座;近5年來,河南384家博物館(紀念館)中,259家免費開放,參觀人數達2.78億人次,實施教育活動3.45萬次,舉辦各種展覽8000多個。

  二里頭遺址位於洛陽市偃師區境內,距今3800年至3500年,是經考古學與歷史文獻學考證的中國最早王朝——夏朝中晚期的都城遺存。

  孫頌説,最初大家只能從書本和洛陽博物館館藏的幾件文物中了解二里頭遺址。2019年,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建成開館,通過青銅器、陶器、玉器等2000余件藏品,集中展示二里頭遺址作為“華夏第一王都”的豐富內涵,讓神秘的夏王朝越來越清晰地展示到公眾面前。

  開館至今,二里頭遺址博物館參觀人數已經突破300萬人次。“剛開始被問最多的是‘二里頭是啥’,如今,更多的人會問‘二里頭博物館如何預約參觀’‘最近又有什麼新發現’。”孫頌説。

河南:在創新中傳承 激活傳統文化魅力

  這是2020年7月7日拍攝的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河南歷史文化名城眾多,多地制定了博物館發展的目標。2019年,鄭州市出臺方案,提出計劃到2021年全市打造博物館100家以上。如今,鄭州市域備案博物館數量已達到110家。

  素有“東方博物館之都”的洛陽,目前共有博物館、紀念館102家,漢魏洛陽城遺址博物館等一批富有特色和文化內涵的博物館正在加緊建設中。

  除了國有博物館外,大象陶瓷博物館等眾多頗具特色的民間博物館正在構成新生代博物館風景線。

  “目前,河南已經形成了以河南博物院及各地市的綜合類博物館、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為代表的各類專題博物館、非國有博物館‘三足鼎立’的局面,共同構築了文明歷史發展的主題脈絡。”河南省文物局局長田凱説。

  如今,坐落在中原大地上的三百多家博物館串起了五千年文明的歷史軸線,也連接著過去、現在和未來。

  創新讓傳統文化更具魅力

  自2000年成立開始,華夏古樂團已經復原、複製了陶塤、編鐘、箜篌等300余件套音樂文物,並根據歷代樂譜、文獻和民間音樂遺産,編譯、創作了100余首古風樂曲。

  “文物是歷史的見證,靜態展示遠遠不夠,要不斷創新表達方式,讓文物‘活’起來、展覽‘動’起來。”河南博物院院長馬蕭林説。如今,華夏古樂團的演出幾乎場場爆滿,樂團還嘗試網絡直播,創新演繹流行音樂、經典名曲等,奏響古樂新聲。

河南:在創新中傳承 激活傳統文化魅力

  河南博物院華夏古樂團的演員在鄭州國際會展中心演奏(2022年9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2016年,河南提出打造華夏曆史文明傳承創新區,越來越多的文藝項目、産品,根植于傳統文化的厚積薄發,用創新的形式和匠心為傳統文化賦能,不斷釋放傳統文化中的活力、魅力。

  十年來,數字技術日益成傳統文化“破圈”的新幫手。龍門石窟古街上演的《無上龍門》5D演出,讓遊客“置身”蓮花洞內,與盧舍那大佛貼面而過。走進河南多個博物館,電子導覽、數字文物和展覽、3D裸眼文物、AR彈幕……一系列數字化套餐給遊客帶來全新體驗。

  “十四五”期間,河南還將充分利用數字化對歷史文化資源進行活化,計劃每年支出4000萬元推動文化旅遊“數字化升級改造”,打造沉浸式數字場館,讓遺址“活”起來。

  “守著一流的文化,要有一流的表達。河南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潮流的創新性結合,讓收藏在博物館裏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文化遺産、書寫在古籍裏的文字活起來,也為堅定文化自信開闢了新路徑。”龍門石窟研究院院長史家珍説。

  公眾參與讓文脈生生不息

  9月1日,在古韻悠揚的樂曲中,身著漢服的河南省實驗小學北龍湖校區一年級新生整齊入場。“正衣冠、點硃砂”,充滿儀式感的開學第一課,讓學生充分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依託厚重的文物文化資源,2021年,河南將“文旅文創融合戰略”作為十大發展戰略之一,持續加大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與活化利用。

  十年來,文化創意産業的快速發展,與公眾的熱情參與相結合,令河南厚重的歷史文化重新散發出魅力。

河南:在創新中傳承 激活傳統文化魅力

  這是河南博物院推出的“考古盲盒”的“挖寶”過程(拼版照片,2022年5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在河南博物院,“考古盲盒”掀起尋寶熱潮、九千年“骨笛”咖啡抓住公眾味蕾、三千年“婦好鸮尊”雪糕再添清涼……博物館逐漸擺脫“老古董”的刻板印象,放下“身段”,諸多珍貴的文化遺産借由新意文創走入百姓生活。

  “借助創意和設計,讓傳統文化、珍貴的歷史遺存變成人們能用、能聽、能看的生活密友、伴手萌物,變成深度融入我們日常生活能觸摸到的中華文明,我想這會是更好的保護和傳承。”河南博物院文創辦主任宋華説。

  臨近中秋,河南博物院以宋代雜劇、散樂人物雕磚為原型,推出“中秋不搬磚”文創月餅,備受關注。“文物、遺跡不再是塵封的歷史,會變幻出更多鮮活的姿態,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馬蕭林説。(視頻記者:任卓如、袁月明)

編輯:鄧高靖
2024“打卡中國·讀懂中國式現代化——你好,河南!”網絡國際傳播活動_fororder_移動端banner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