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開封: 伴水而興 百姓安康(喜迎二十大 中原更出彩·大河奔騰)
長河泱泱,利澤萬方。近年來,開封市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積極構建新發展格局,努力開創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新局面,一幅生態優美、文化興盛、百姓安康的畫卷在“懸河”之濱徐徐展開。
生態廊道景色如畫
秋來處處皆風景,開封黃河生態廊道示範帶裏景色如畫,一花一葉都鐫刻著浪漫。抬頭,是醉人的藍;四顧,是怡人的綠;遠眺,壯闊的黃河波浪相逐,在陽光下泛著細碎金光。
為貫徹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國家戰略,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2020年年初,開封市謀劃了開封黃河生態廊道示範帶項目,面積約3876畝,總投資13億元。
廊道建設處處凸顯新理念:黃河大堤內外100米範圍為核心區,在前期“清四亂”和污染防治的基礎上,按照“宜耕則耕、宜林則林、宜濕則濕、宜草則草”原則,科學選取適合本地生長的樹種,涵養自然生態,構建水、林、田、草、濕地、坑塘共生的有機整體;沿黃河大堤開封段建設了總長87.7公里、平均寬度190米的生態林帶,面積約2.5萬畝的防護林體系;灘區內柳園口省級濕地保護區沿黃河綿延60多公里,總面積24萬畝。
開封市林業、生態環境部門落實國家“綠盾行動”要求,清除違法建設,嚴厲打擊採砂、開墾等破壞保護區的違法行為,使濕地生態逐步修復,生態多樣性資源得到有效保護,灘區土地宜濕則濕、宜林則林。
八朝古都文化興盛
近年來,開封市以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為著力點,先後建成黑崗口河勢觀測臺、林則徐治河文化廣場、黃河宋城文化廣場等文化景點,用生態廊道串起散落的歷史文化遺跡。
在開封黃河生態廊道示範帶,規劃明確了“一軸、一帶、兩線、三片區、十五個景觀節點”的總體佈局。“一軸”即黃河大堤軸線,“一帶”即宋詞文化體驗帶,“兩線”分別是文化展示線和生態展示線,“三片區”即宋文化展示區、懸河文化展示區、黃河文化傳承區,“十五個景觀節點”即水龍吟、蘭陵王、鷓鴣天、如夢令、西江月、蝶戀花、河神傳説、黃河懸河城摞城展示館、黃河古渡、林公長堤、懸河落日、偉人足跡、黃河人家、于謙治河、鎮河鐵犀。
開封第一黃河河務局局長潘佳良説:“建設文化景點,一方面可以守好寶貴的精神遺産,為前人立傳,為今人勵志,為後人示警;另一方面可以挖掘其時代價值,講好‘黃河故事’,保護傳承弘揚黃河精神,展現‘黃河明珠、八朝古都’的文化內涵。”
村美民富百姓安康
一個個農家小院幽雅靜謐,一排排小樓錯落有致,一條條道路平坦整潔……距離林則徐治河文化廣場僅幾百米的張灣村,與河為伴,獨具歷史文化內涵。相傳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黃河在張灣村東北處決口,林則徐率領民眾和士卒奮力搶險,日夜奮戰,修築堤壩造福民眾,後世將此堤壩稱為林公堤。
“風沙漫天,荒涼破舊,鳥都不留”,這是村民口中以往的張灣村。如今,這裡玫瑰怒放,河天一色。
近年來,張灣村依託黃河水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玫瑰産業,以土地入股社區合作社的方式,為村民提供玫瑰花苗及管理技術,並以10~12元/公斤保底價回收,農戶種下後第三年進入盛花期,每畝年純收入3500元,第四年及以後,每畝年純收入不低於5000元,實現“花”開致富路。
2021年,張灣村在312省道南側擴大了玫瑰種植規模,村民實現了就近就業,幸福感、獲得感與日俱增。
開封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張灣村黨支部書記史利軍説:“張灣村將乘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的時代東風,以發展玫瑰小鎮為載體,建設以玫瑰生態旅遊為特色的精品農業産業基地,進一步促進鄉村振興。”
開封市將生態廊道建設和綠色産業、文旅融合産業、研學産業、高效農業、群眾增收融于一體,以黃河文化、宋文化為主線,沿途增設旅遊休閒配套、研學基地、濕地公園、採摘大棚、萬畝菊園、玫瑰園等,讓生態效益轉化為經濟效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讓綠色發展的底色更加亮麗,讓百姓幸福的日子更加紅火。(河南日報記者 龔硯慶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馬青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