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網訊 (記者 宋向樂 趙檬)9月29日,“河南這十年”主題系列漯河專場新聞發佈會召開,重點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漯河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取得的顯著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並就有關問題回答記者提問。
看數據
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均居全省第一
漯河市委書記劉尚進在發佈會上説,2021年漯河全市生産總值達到1721億元,是2012年的2.1倍;人均生産總值達到72560元,是2012年的2.3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到114.5億元,是2012年的2.8倍。
2021年生産總值、固定資産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服務業增加值等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均居河南省第一,在省轄市高品質發展、高品質黨建綜合考核中均居全省第二,成為四獲國務院大督查表彰的地級市。同時,漯河也成為第五次獲得了國務院大督查表彰的城市。
2022年以來,漯河按照黨中央“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重大要求,克服疫情防控和經濟下行雙重壓力,以工作舉措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上半年生産總值增長4.9%,高於全省、全國1.8個和2.4個百分點,居全省第二。
特別是工業投資在2021年增長29.8%的基礎上,2022年前8個月保持了25.9%的較高增速;地方級稅收在2021年增長12.7%的基礎上,前8個月實現了22.6%的高速增長,財政收入中稅收佔比達到77%。
“當前,全市上下正在全力衝刺四季度,我們有信心實現經濟發展‘全年紅’,為河南經濟大省‘勇挑大梁’多盡漯河責任、多做漯河貢獻。”劉尚進説。
看産業
促進三次産業融合發展,打造現代化食品名城
漯河把産業作為強市之基,放大優勢、集群發展,産業生態完善豐滿。食品産業作為漯河的主導産業,是河南萬億食品産業集群的重要支撐。
近年來,漯河堅持以“食品+”理念延伸産業鏈,大力實施以“六個打通”為代表的産業鏈體系建設,培育智慧食品裝備、綠色包裝、食品添加劑、冷鏈物流、預製食品、特醫食品、寵物食品等新産業新業態;堅持以創新生態理念提升價值鏈,打造研發創新、檢驗檢測、品質標準、中國食品雲“四大平臺”,賦能食品産業發展;堅持以融合發展理念打造供應鏈,以提高農業生産與食品工業的適配性倒逼農業供給性改革,促進三次産業融合發展,現代化食品名城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當前,漯河正在著力構建“1+8+N”現代産業體系,“1”是5000億級綠色食品産業生態,“8”是液壓科技、裝配式建築、高端化工、電力裝備、精密製造、生物醫藥、高性能醫療器械、現代家居等8個細分領域百億級産業集群,“N”就是智慧裝備、節能環保、生物醫藥、5G、綠色低碳等新産業新業態。
漯河把項目建設作為做大做強産業的主抓手,接續開展“萬人助萬企”“三個一批”項目建設活動,謀劃了“十四五”總投資2.2萬億元、其中,産業鏈項目1.2萬億元的重大項目動態儲備庫,謀深做實以“三個五百億”為標誌的創新引領、換道領跑、優勢再造型重大項目,做到對上可爭取、對外可招商、對內可落地,為未來發展積蓄了強勁動能。
看創新
中原食品實驗室掛牌運行,全鏈條科研轉化體系正形成
把創新作為核心引領,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發展動能加速釋放。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大力推進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全覆蓋,有效註冊商標萬人擁有量全省第2,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27家,漯河2021年研發經費投入是2012年的4.5倍、年均增長18.2%,創新活躍度全省第4。
9月22日,中原食品實驗室正式掛牌運行,“實驗室+研究生院+孵化器+中試基地+産業基金+産業園區”的全鏈條科研轉化體系正在形成。
堅持用好改革這個關鍵一招,“放管服效”、創新發展綜合配套、鄉鎮管理體制機制、開發區“三化三制”、事業單位重塑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明顯成效,“一窗通辦率”達到100%,2021年營商環境評價全省第5,市場主體的數量達到40萬戶、是2012年的8倍,萬人市場主體密度達到1702戶、近幾年一直保持全省第一。
對外開放廣度深度不斷深化,食品産業鏈圖譜招商經驗全省推廣,漯河港通航點亮了內陸城市通江達海的夢想,連續舉辦19屆的食博會已成為全國食品行業發展的風向標和晴雨錶,漯河經北部灣港至泰國的國際貨運班列開通運行,這是河南首條西部陸海新通道國際班列,昔日漯河內陸特區在新發展格局中正加速崛起。
看城市
做實城市“裏子工程”“避險工程”
漯河把城市作為關鍵載體,以城帶鄉、融合推進,城鄉面貌煥然一新。按照河南省委以前瞻30年的眼光編制國土空間規劃要求,漯河堅持市域一體化融入鄭州都市圈,拓展産業、科創、交通、生態、公共服務等發展空間。
做實城市“裏子工程”“避險工程”,中心城區雨污分流工程,目前覆蓋率80%,這也是四年時間完成的工程量,已建成120公里生態水系、600多公里休閒健身樂道,市民出門就是4A級沙澧河風景區,全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55.86%,2020年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2021年年度測評地級市全國第二、全省第一,尤其是第三方暗訪測評中群眾滿意度達到99.67%。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糧食産量常年穩定在180萬噸以上,所有行政村實現集體收入全覆蓋,“三鏈同構、農食融合”模式入選農業農村部全國鄉村産業高品質發展“十大典型”,連續5年被評為全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先進市。
看民生
居民幸福感連續3年全省第一
2021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7994元,是2012年的2.2倍。漯河把民生福祉作為根本追求,共建共享、共同富裕,提升群眾幸福溫度。用心用情辦好民生實事,財政民生支出連年保持在70%以上,居民幸福感連續3年全省第一。12.2萬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169個貧困村全部出列,絕對貧困在沙澧大地成為歷史。
空氣品質三項指標從2012年的全省墊底躍升到2021年的第一梯隊,8條國省控河流斷面水質達標率達到100%,清水綠岸、魚翔淺底隨處可見。把“小房本”當作“大民生”,在全省率先打響問題樓盤化解攻堅戰,連續出臺3輪政策,目前已經有6.2萬戶居民可以辦理不動産登記。
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壯”,五級養老服務體系加速構建;掀起建市以來規模最大的中小學建設高潮,中心城區三年新建20所中小學、新增學位5.2萬個,徹底解決了超大班額問題;“人人持證”計劃有望提前完成。
看黨建
以全週期管理一體推進“三不腐”
漯河把黨建作為第一責任,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政治生態向上向好。堅持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紮實開展“兩學一做”、“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和黨史學習教育等黨內集中教育,全域推進“五星”支部創建,以全週期管理一體推進“三不腐”,善用問責、慎用問責、精準問責,以組織擔當帶動幹部擔當、以組織作為帶動幹部作為。
狠抓執行力建設,把一週作為工作推進最佳週期,建立周交辦月講評抓工作推進落實機制,以一個會議的召開減少一批會議,形成交辦、跟蹤、協調、反饋、激勵的工作閉環;建立重點項目、服務企業、城建交通、招商引資、安全穩定五個周例會制度,解決時間跨度長、處理難度大的歷史遺留問題和現實問題2000多個,通過典型案例達到“點辦理、批處理”效果,這一經驗做法也得到國務院大督查表彰。
為了落實河南省委“十大戰略”,建立“10個指揮部+32個工作專班”,動員廣大幹部投身中心工作主戰場,倡導凡事先謀劃、杜絕“撫摸式”工作法、經得起詢問、兩個決不允許等“十個關鍵詞”,把幹部精力引導到攻堅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