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市西峽縣:山區農民吃上“技術飯”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2-12-28 16:28:11

  年薪15萬,全國各地跑,農民不種地,吃上“技術飯”……12月27日,南陽市西峽縣雙龍鎮村民們隨口説起了用來形容任學剛的一段順口溜。

  任學剛是雙龍鎮寨崗村人,上世紀80年代,他積極響應政府號召,開始種植香菇,成為該縣第一代香菇種植大戶。經過40多年的摸爬滾打,他練就了一身食用菌種植的“好功夫”,成為遠近聞名的技術骨幹。2019年7月,任學剛被河南伏牛山百菌園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聘為技術員,先後被派至青海、陜西開展食用菌種植技術指導。在西峽縣,像任學剛這樣吃上“技術飯”的新時代農民越來越多。

  西峽縣立足“菌果藥煙”等特色産業優勢,出臺激勵和保障措施,注重發現和培養農村技術人才,大力實施技術下鄉,變輸血為造血,掀起了學技術、忙致富的熱潮,培養了一大批懂技術、會管理、善鑽研的農村技術人才。

  白明峰是西峽縣食用菌科研中心副主任,最近他的電話成了“技術服務熱線”。作為縣科技特派員團隊成員,他每年有一大半時間都在基層,傳授食用菌種植技術,指導群眾生産。該縣大力實施“科技人才助力鄉村振興”工程,整合技術資源,凝聚科技力量,從農業農村局、科技局、鄉村振興局等職能部門抽出20名副高職稱專業技術人才,組建科技特派員隊伍,深入田間地頭、香菇大棚、農家庭院,開展獼猴桃、香菇、山茱萸等特色産業科技推廣、技術指導、項目攻關等服務,利用遠程教育、抖音、微信等平臺搭建“空中課堂”,錄製種植技術視頻,編寫香菇、獼猴桃等生産技術教材,全方位滿足群眾需求。

  “今年我家的香菇能有這樣的好收成,多虧了縣裏技術專家的指導。”米坪鎮米坪村香菇種植戶王淑琴説,2022年8月,她家的香菇出現壞袋現象,在科技特派員的指導下進行技術補救,很快解決了問題。“那可是我全家一年的收入,要不是這些專家們,我真不知道怎麼辦才好。”提及科技特派員,王淑琴掩飾不住內心的感激。

  在開展技術服務的同時,西峽縣還注重發現和培養農村技術人才,將農村一些勤學習、愛鑽研的農民組織起來,通過開展集中培訓和現場教學,打造本地技術隊伍,就近解決群眾的種植技術問題,提升標準化、規範化種植水準。田關鎮曹樓村曹正剛就是這樣一名“土專家”,有著30多年獼猴桃種植經驗的他精通獼猴桃種植管理技術。前段時間,村民曹家華家的獼猴桃需要修剪,曹正剛發揮技術優勢,指導他完成了修剪工作。目前,在該縣,像曹正剛這樣的農技能人,已經成為農村炙手可熱的“技術網紅”。“誰家遇到點技術問題,只要説一聲,村裏的技術員就會過來解決,還手把手地講解技術,我現在也掌握了一些獼猴桃種植技術,真是太好了。”曹家華對村技術員讚不絕口。

  近年來,西峽縣以河南省農業科學院西峽分院為紐帶,實施院縣合作,一手抓技術服務,一手抓人才培養,通過專家帶骨幹、骨幹帶群眾,加強技能農民培訓力度,實施技術引領和人才孵化行動,建立起縣、鄉、村三級技術服務網絡,形成了縣有專家特派員、鄉鎮有技術專幹、村有技術員、戶有技術明白人的生産局面。(文 王小軍 劉禾 劉劍飛)

編輯:張雨晴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WechatIMG11040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