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鄭州9月14日電 題:景美河暢綠意濃——河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觀察
新華社記者牛少傑、唐健輝
天高雲淡,序屬孟秋。大河之南,沃野平疇。作為千年治黃主戰場,河南深入貫徹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戰略,生態環境不斷改善,發展底色綠意更濃,黃河文化煥發新生,人、河、城自然和諧的新氣象正撲面而來。
從“四亂”突出到風景如畫
在不久前河南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河南省生態環境廳綜合處副處長趙恒介紹,2020年以來,黃河河南段幹流連續三年保持Ⅱ類水質,達到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準;流域水環境品質整體改善,2022年Ⅰ至Ⅲ類水質斷面佔比88.6%,生態系統功能不斷增強,瀕危動植物種群明顯增多。
為確保黃河生態長治久安,河南堅持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統籌謀劃。
2020年9月,記者曾沿黃河河南段騎行千里。時值各地全力整治亂堆、亂佔、亂採、亂建問題,治理現場鏟車、挖掘機轟鳴。如今故地重遊,不少點位已經恢復成水草豐茂、鷗鷺翔集的濕地。
河南省水利廳河長制工作處二級調研員完傑軍介紹,2020年以來,河南持續開展黃河“清四亂”專項整治行動,累計清理黃河“四亂”問題1086個,黃河生態面貌得到有效恢復。
在黃河三門峽段,生態廊道與黃河蜿蜒相伴,遊客三五成群騎行遊賞;順流而下,在新鄉市原陽縣黃河灘區的蔣莊鄉西王屋村,數百畝蜜瓜、葡萄長勢喜人;在開封市祥符區袁坊鄉袁坊村,生態廊道蟬鳴陣陣,1萬多畝蓮藕展現出“接天蓮葉無窮碧”的美景。
這是2022年8月10日在河南省三門峽市拍攝的黃河生態廊道(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郝源 攝
河南省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沿黃複合型生態廊道集防汛、生態、休閒、交通、高效農業等功能于一體,目前已綠化11.5萬畝,幹流右岸基本貫通。
“高品質”成為發展底層邏輯
在近4年的發展實踐中,“高品質”的內涵越來越具體豐富,不僅細化為各地招引和培育産業的標準,更是下沉到企業田間,成為各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底層邏輯。
焦作市是黃河岸邊著名的煤城,曾一度陷入資源枯竭的困境,當前正致力於産業轉型升級,實施新一輪工業振興計劃。
焦作市委書記葛巧紅説,在項目謀劃、招引和建設方面,堅持以綠色、低碳、創新為標準,推動主導産業集群化發展,讓城市高品質發展底色更綠、成色更足。
7月12日,在河南省新鄉市原陽縣黃河灘區蔣莊鄉西王屋村,葡萄長勢喜人。新華社記者郝源 攝
企業是經濟發展的微觀主體,隨著黃河戰略在各地的逐步落實,高品質發展的理念也深度融入企業經營,成為創新發展的邏輯起點。
位於新鄉市的河南孟電集團是一家以熱電、水泥、新型建材為主業的現代企業集團,該公司將發電産生的二氧化碳、餘熱和蒸汽等用於農業種植項目。去年一期項目投産,年節碳固碳約2.2萬噸。
作為農業大省,河南各地統籌推進農業高品質發展和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落實農業節水。
“截至去年底,焦作市建成高標準農田232.33萬畝,佔全市耕地的85%。據測算,畝均節水約50立方米、節電25%,化肥使用減少15%,增産70公斤。”焦作市農業農村局四級調研員廉利國説。
來自河南省農業農村廳的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河南在黃河流域及引黃受水區14個市建設高標準農田5391萬畝,佔流域耕地面積的77.5%,實施節水灌溉面積2330萬畝,佔全省高效節水灌溉面積的81%。
文旅融合相得益彰
河南是黃河文化核心區和集大成之地之一,古城、古跡等人文資源極為豐富。近年來,沿黃各地聚焦文旅融合,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通過文旅産業發展帶動黃河文化重煥神采。
位於黃河南岸的開封是八朝古都,目前該市通過對文化資源的深度挖掘創新,打造沉浸式文旅“新業態”:大型水上實景演出《大宋·東京夢華》,場景如夢似幻,700多名演員傾情演繹;萬歲山大宋武俠城的《三打祝家莊》,融合飛火流星、雲梯炮戰等實景和馬術,再現烽火瀰漫的古戰場……
7月14日,演員在開封清明上河園景區內進行大型水上實景演出《大宋·東京夢華》。新華社記者吳剛 攝
遊鄭州訪商都探商尋夏、在開封泛舟陶醉風雅、逛洛陽觀盛唐追尋歷史……河南將沿黃各地文化景觀串珠成鏈,打造精品旅遊路線,引導遊客沿著黃河水脈感受黃河文脈。
河南大學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侯衛東説,文化的興盛與文旅産業的壯大相輔相成,對黃河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吸引更多人貼近感受黃河文化的魅力,未來黃河文化將隨著文旅産業的發展更加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