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市新野縣:重修宛襄古道 扮靚魅力沙堰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4-05-16 11:14:18

  “宛襄古道重修後,我們的出行方便了許多,心情也變得舒暢起來。每次帶孩子來古道玩,不僅能欣賞美景,還能讓孩子通過墻上的彩繪學習歷史文化知識,可以説是一舉多得。”日前,南陽市新野縣沙堰鎮南村村民黃權望著多彩的文化墻繪感慨萬千。

南陽市新野縣:重修宛襄古道 扮靚魅力沙堰_fororder_沙堰鎮南村回民學校學生了解新野歷史名人 攝影 王小軍.JPG

沙堰鎮南村回民學校學生了解新野歷史名人 攝影 王小軍

  據《禹貢》記載,宛襄古道在夏商時代便是一條向朝廷繳納貢品、田賦的主要陸路通道。這條古道與南陽盆地四通八達的水系相連,走唐白河直通中原腹地。在古代,江南的漕糧也是途經漢江到南陽,再由陸路宛襄古道運往京城。

南陽市新野縣:重修宛襄古道 扮靚魅力沙堰_fororder_沙堰鎮南村回民學校老師向學生樣講解宛襄古道示意圖 攝影 王小軍.JPG

沙堰鎮南村回民學校老師向學生講解宛襄古道示意圖 攝影 王小軍

  重修後的宛襄古道,依河而建,全長約1500米。路兩旁修建的文化墻,畫面清新,內涵豐富,引人注目。

  西漢時期,南陽太守召信臣在此囊沙圍堰、灌溉農田,遂更名為沙堰。沙堰的先民感恩這位“父母官”,尊稱他為“召父”,把他帶領修建的這段水利工程稱為“召父渠”,並立碑紀念。文化墻共分為沙堰的由來、宛襄古道中的沙堰、古代沙堰的市井風情、沙堰的歷史古跡、沙堰新時期的美麗鄉村五大主題。

  一畫一故事,一墻一風景。近年來,沙堰鎮按照“突出重點、打造亮點、以點連線、連線成面”的思路,高標準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加強對兩漢文化的深度挖掘,著重整治周邊環境,實現路面硬化、墻面美化、展示文化,為沙堰鎮的美麗鄉村建設增添了一抹亮麗的色彩。(文 王小軍 王凱)

編輯:張雨晴
2024“打卡中國·讀懂中國式現代化——你好,河南!”網絡國際傳播活動_fororder_移動端banner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