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米飄香八月天,阡陌縱橫萬畝連。8月12日,在信陽市商城縣李集鄉李集村連片再生稻田裏,大型聯合收割機正在來回奔忙,種植戶張永安看著黃澄澄的稻穀從收割機噴涌而出、裝滿小貨車,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收割機在田間作業
“初步測算,今年頭茬再生稻每畝産量差不多1600斤,跟往年差不多。”張永安介紹説,今年他種了150余畝再生稻,從育秧、插秧、管護至收割全過程實現了機械化,不僅減少成本,産量也有保障。
“下周預報有雨,今天全村有4個種糧大戶正在搶天奪時忙收割,預計能收將近60畝的再生稻。”前來查看農戶收割情況的李集村黨支部書記李獻根介紹起了全村情況。李獻根也是個種田老把式,在他的帶領下,李集村從2016年開始試種再生稻,目前全村發展再生稻近3000畝。
連片的再生稻田
“村里正在幫農戶調度收割機械,8月20日以前全村的再生稻能全部收割完畢,為二茬生長留出充足的時間。” 李獻根説。
近年來,李集鄉全力推動高標準農田建設,大力發展優質稻米産業,助力鄉村振興。該鄉再生稻種植總面積達3.2萬畝,在李集、何樓等8村打造了萬畝再生稻米示範基地。為滿足農戶集中收割需要,李集鄉在幫助種植戶聯繫調配機械的同時,全力做好配套服務,為前來搶收的車輛、人員安排停放地點,免費提供生活用水、用電,做好安全教育。
據了解,商城縣17.1萬畝再生稻已陸續進入收割期,全縣正組織機械人力搶抓農時收割,同時派出農技人員深入田間指導,保證再生稻二茬生長。(文/圖 羅玉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