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南陽市西峽縣堅持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和發展優勢,通過轉型升級提振特色農業,實現“生態優、産業興、百姓富”。
香菇種植新模式
西峽縣對全縣16個鄉鎮所轄村(社區)的海拔、溫度區間摸排統計,製作區劃圖,並運用大數據分析各區域氣候特點,因地制宜調整出菇時間,增加産量;以數據為藍本,積極探索設施農業、數字農業,在全縣範圍內試行“四季出菇”模式,探索多季出菇。
西峽縣雙龍鎮某香菇種植基地的黃金菇 攝影 王小軍
目前,西峽縣以重陽鎮、寨根鄉的香菇基地為引領,200余戶菇農發展“四季出菇”大棚200畝,改造老舊菇棚、設施提升500余畝。同時,該縣持續推行“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生産模式,拉長産業鏈條,建設標準化基地200多個、專業村184個,加工企業500余家,産業綜合效益200億元,累計出口達97.51億美元。
獼猴桃産業新氣象
西峽獼猴桃從建立人工育苗基地、獼猴桃人工栽培基地至今已有40餘年,進入到轉型升級的關鍵期。
果農採摘獼猴桃 攝影 王小軍
近年來,西峽縣堅持走政策引導、企業引領、大戶帶動、農戶主體、適度規模的發展路徑,對建設改造達標基地實行獎補政策,發展高標準基地5000余畝,改造“三低”老園1萬畝以上;推進果園託管和流轉,推行適度規模承包管理的“大園區小業主”模式,持續推廣“五改五提升”技術標準,盤活閒置資源;建設獼猴桃集散存貯中心,逐步完善種植管理、農資供應、壯苗培育、鮮果銷售、冷鏈倉儲等産業服務體系,探索“即食”獼猴桃,打響“中國人的陽光金果” 西峽獼猴桃品牌,距離“全國知名獼猴桃生産強縣、豫西南最大的獼猴桃貿易基地和農遊一體觀賞中心”的發展目標越來越近。
中藥材産業新佈局
西峽縣素有“天然藥庫”之稱,有各類中藥材1328種。為充分發揮生態優勢,西峽縣確立了“131”産業佈局,即持續穩定提升1個品種——山茱萸,重點發展壯大3個品種——連翹、黃精、柴胡,適度訂單發展1個品種——曲莖石斛。
瑪瑙般的山茱萸挂在樹枝上 攝影 王小軍
2024年上半年,西峽縣依託各類經營主體,通過挖掘坡地、荒地、渣場等資源,採取野生資源改造補造、林下種植等措施,累計新發展中藥材5400余畝,規範提升山茱萸基地1.6萬餘畝。米坪鎮中藥材儲備庫二期建成投産,新增儲能3000噸,累計達到7000噸;全國山茱萸集散交易中心建設初具成效。同時,該縣依託北京中醫藥大學技術團隊,推動山茱萸藥食同源開發,4款山茱萸保健品的組方已進入論證階段。
目前,西峽縣以獼猴桃為主的特色經濟林基地達到14.5萬畝、以山茱萸為主的中藥材基地30余萬畝、以香菇為主的食用菌産業規模穩定在年均3億袋,年綜合效益超過300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的80%來自三大特色産業。(文 王小軍 范亞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