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系列新聞發佈會之十三 濮陽:聚力轉型升級 夯實綠色基底(新聞發佈廳)
12月18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系列新聞發佈會第十三場,介紹濮陽市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的有關情況,並回答媒體提問。
黃河流經濮陽3縣21個鄉鎮,過境167.5公里,屬於最典型的“二級懸河”河段。“近年來,濮陽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偉大號召,深入貫徹重在保護、要在治理的戰略要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統籌推進各項工作。”濮陽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周東柯介紹。
強化頂層設計,高效推動落實。濮陽市堅持規劃引領、高位推動,高標準編制市級黃河戰略總體規劃和生態保護等專項規劃,出臺黃河生態保護、生態補償等一攬子政策,建立“1+N+X”規劃政策體系;接續制定年度工作計劃,圍繞生態保護、防洪減災、水資源管理等領域,謀劃實施一批重大工程項目,推動黃河戰略落實落地。
狠抓黃河治理,確保黃河安瀾。濮陽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著力提高風險防範和應對能力。完成黃河“二級懸河”治理8.3公里和全線標準化堤防建設,改造孫樓等險工控導21處;實施金堤河、馬頰河等重要支流排澇閘、閘站建設和清淤工程,提升防洪能力,確保汛期河道溝渠暢通。
加強生態保護,夯實綠色基底。濮陽市堅持底線思維,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全市已完成造林22萬餘畝,建成“四大生態走廊”,林木覆蓋率達30.52%,濕地保護率穩定在64%以上;PM2.5優良天數改善率位居全省前列,8個國(省)控斷面全部達標,地表水飲用水水源地達標率100%。
高品質發展和高水準保護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當前濮陽市正處於資源枯竭城市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如何增強高品質發展和高水準保護的協同性?“堅定發展經濟不能對生態環境‘竭澤而漁’,生態保護也不是捨棄經濟發展而‘緣木求魚’的原則,濮陽市統籌好降碳、減污、擴綠和增長,致力於轉型升級,推動高品質發展。”周東柯説。
堅持提升創新驅動能力。濮陽市在全省率先成立市科學技術研究院,集聚科研平臺40余個,成功創建龍都化工新材料實驗室,實現省實驗室“零的突破”,市綠色化工公共研發中心攻克32項“卡脖子”技術,科研優勢正在逐步轉化為發展優勢。
製造業轉型升級。把製造業轉型升級作為建設現代化濮陽的關鍵任務,該市加快重點鏈群發展、實施製造業倍增發展計劃。工業園區綠色塗料産業被認定為中國第一批“綠色塗料園區”,生物基材料産業集群成為國內該領域第一個閉環産業鏈集群,新型功能材料集群被認定為省首批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氫能“制、儲、用、加、運”全産業鏈條加速形成,現代家居産業集群被確定為國家重點培育的50個接續替代産業集群之一,臺前縣成為全國六大羽絨産業基地之一。
産業生態化,生態産業化。濮陽市搶抓“沿黃地區綠色能源生態廊道”建設機遇,有序推進風電、光伏、氫能等清潔能源開發利用,不斷優化調整能源結構,全市可再生能源裝機275萬千瓦,佔總裝機的60.54%,居全省前列;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節能降碳步伐加快,全市能耗強度累計下降24.3%,超額完成“十四五”下降15%的目標;對傳統産業模式進行改造、創新和轉換,全市累計建成372個“三化改造”項目,創建21家省級綠色工廠、4家國家級綠色工廠,23家智慧工廠(車間)。
周東柯表示,下一步,濮陽市將扛牢落實黃河戰略政治責任,在生態環境保護上鐵腕施策,在黃河長治久安上持續加力,在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上精打細算,在黃河流域高品質發展上久久為功,在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上守根鑄魂,為唱好新時代“黃河大合唱”貢獻更多濮陽力量。(記者 逯彥萃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馬鵬宇 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