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在週口港,感受大市場(總編有約·“兩高四著力”調研行)
7月2日,週口港一片繁忙,幾十艘船隻正在忙碌裝卸貨物。河南日報記者 陳曉東 攝
週口的“口”是個什麼“口”?
漫步沙潁河畔,我們赫然發覺,復航20載的週口港,正挺起河南內河航運的堅實脊梁:2024年貨運量突破5000萬噸,佔全省內河貨運量的87%;集裝箱16.3萬標箱,比上年增長50%以上。
在河南運輸格局中,內河航運是明顯的“短板”;而在省內,不僅週口市入選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是全省及淮河流域的唯一,週口港也已形成“1+9”港口體系,成了“短板”裏最“長”的一塊。
在融入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當下,這個古碼頭煥然一新,被賦予通江達海、聯動國內外市場的超強新使命。
應和著時代的強音,週口已然喚醒血脈中的航運基因,正將“港口”鍛造成“樞紐”,成為觀察中原大地開放發展、向海圖強的重要窗口。
家門口變出海口
盛夏時節,來到週口港·范營作業區,目光所及是層層堆疊的集裝箱,在烈日下折射出耀眼的金屬虹彩。
“淮安”與“寧波”貨櫃比鄰而居,中遠海運的“COSCO”巨箱上還殘留著青島港的海鹽氣息……不同省份、不同行業的各色Logo讓人眼花繚亂,標識著貨物的來源、企業的足跡和貿易的流向。
這正是週口港作為“中原物流會客廳”最直觀的注腳。這一片“金屬森林”,印證著這個內陸港口如何有力地貫通南北、串聯東西,將遼闊的中國市場乃至更廣闊的世界,緊密地連接在一起。
再往前走,“皖利辛貨8288”的船老大李四標蹲在甲板上,望著岸上被藍色防雨布包裹的貨物,龍門吊的鋼索正緩緩垂下。“今兒裝的這鐵疙瘩,恐怕是個值錢的傢夥!”這位常年奔波于全國水道的安徽漢子頗有經驗。
“這是出口澳大利亞的盾構機零部件。”週口臨港開發區碼頭運營辦公室主任段傳奇看著裝貨單囑咐,“從中鐵裝備車間來,到江蘇太倉港換大船出海。這千把公里水路,務必要穩當。”“我跑船十幾年,你放心!”隨著最後一個部件固定好,汽笛長鳴,李四標駕船緩緩離港。
“以前咱這兒是傳統農區,提起糧食最有發言權。近幾年,‘港口’‘航運’成為本地人談話中的高頻詞。”週口市港航管理局局長王程清説話時總提到幾個“最”:目前,週口港已成為河南乃至淮河流域規模最大、靠泊能力最強的內河港口。
週口港“跑”得有多快?忙碌的日常就是答案——18條國內集裝箱航線日夜穿梭,14條國際水運集裝箱接力航線全球通達。20多個國家、全國10多個省份的40余個品種貨物在此集散,讓“家門口”變為直通世界的“出海口”。
週口站上新風口
週口之“口”最早什麼樣?在週口市博物館,我們找到了答案。
起初,這裡只是一個渡口,因艄公姓周,便被稱為“周家口”,亦叫週口。發展到鼎盛時期,“三面夾河,舟車輻輳,煙火萬家,檣桅樹密”,乾隆年間的《商水縣誌》描繪了週口曾作為“水陸交匯之鄉”“豫省一大都會”的漕運榮光。
但這份“百舸爭流、千帆競航”的繁盛畢竟沉寂已久,發展需時、更需勢。如今,週口港再次站到了風口上。
這風口,是雙重戰略機遇的交匯點:乘著“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東風,借勢河南“舉全省之力推動內河航運高品質發展”的浪潮,週口正以黃金水道重塑物流格局,有效破除地理阻隔,將內陸腹地轉化為連接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活力節點。
風口之下,水運的低成本紅利正轉化為企業核心競爭力。
與週口港·范營作業區一路之隔,益海嘉裏現代食品産業園內,美國大豆正通過直連港口的封閉式管道奔騰輸送。“走水路,噸原料運費比鐵路直降10%,這都轉化成實打實的利潤增長。”益海嘉裏河南區總經理吳會祥算得明白。
河南鋼鐵集團週口基地同樣飽嘗“甜頭”。從澳大利亞、巴西的鐵礦石,山西、河北的煤炭,到從周鋼運出的産品,一進一齣,企業每噸成品成本較陸運低兩三百元,穩居行業成本控制前列。
“物流減法”碰撞“産業加法”,臨港經濟的乘數效應由此迸發。瑞茂通、娃哈哈、鑫豐生物等龍頭企業競相落子週口臨港開發區,糧食加工、鋼鐵物流、裝備製造等特色産業集群加速成鏈。聚焦打造全省臨港産業發展先行區,週口港“豫貨出海、海貨入豫”樞紐功能日益凸顯,發展成效已然可見。
數據無聲,卻有力彰顯了復興的脈動。今年上半年,週口市港口貨物吞吐量2751.8萬噸、同比增長55.5%,集裝箱吞吐量近10萬標箱、同比增長46.8%。
離港口不遠處,胡辣湯攤香氣氤氳,30余種香料的氣息與悠長的貨輪汽笛聲交織——這碗源自古代漕工禦寒除濕的濃湯,也正隨著週口港的復興浪潮,熬出新的時代風味。
打開中原開放窗口
週口的“口”,不僅是港口,更是中原向海圖強的“開放窗口”。當下,這扇“窗口”正被奮力拓寬——
從週口港·范營作業區向東6公里,原商水縣黃寨鎮小集村所在,是正在熱火朝天建設中的週口港·中心作業區。7月10日,隨著堆場的龍門起重機(場橋)與碼頭的集裝箱起重機(岸橋)開始安裝,這些硬核設備的進場,讓小集開始有了大港派頭。
規劃22個2000噸級泊位,年綜合通過能力176萬標箱——機械轟鳴聲中,藍圖加緊繪就。一旦建成運營,這裡能滿足千噸級大型船隻快速通行、高效裝卸,將為集裝箱貨物提供專業化運輸服務。一個貫通長三角、輻射中西部的黃金水道樞紐支點,正呼之欲出。
與其緊密相連的鐵路專用線同樣提速建設。“鐵路與港口‘牽手’,意味著週口港功能將直抵西北腹地,大幅提升‘中部便捷出海大通道’的輻射力和效率。”河南交投港航週口港務公司董事長關京説,這種加速成型的“水鐵公空”多式聯運綜合交通網絡,正打破河南“不沿邊不靠海”的先天局限,為內陸開放打開全新空間。
“從‘經濟通道’邁向‘通道經濟’,本質是讓流量變留量、讓過客變常客。”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週口市委書記張建慧表示,週口將抓住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的建設機遇,奮力擴大高水準開放,在融入新發展格局和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上奮勇爭先。
週口的探索,正是“水運重塑中原”的生動寫照。透過週口港這個“窗口”,內河航運撬動高效順暢流通體系的潛能清晰可見——它不僅為內陸省份解鎖全國統一大市場紅利貢獻了可複製的方法論,更映照著河南“立中原 鏈天下”的開放雄心。
“千萬不要低估一條河的力量。”這感慨,如今正化為奔涌向前的行動:賈魯河通航工程開工在即,週口港的航標,已然指向更遼闊的水域。
在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壯闊征程中,一幅依託江河律動、貫通多式聯運、激活萬里腹地的發展長卷,正以開放為筆,向著浩蕩江海,磅薄鋪展。(記者 劉雅鳴 方化祎 宋敏 郭北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