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網訊(記者 申華 王怡瀟)未來感十足的智慧公路、説走就走的跨城通勤,農産品“上午出村、下午進城”,還有直通歐洲的“空中絲路”……“十四五”以來,一個更高效、更智慧、更暖心的中原綜合立體交通網正讓“行走河南”的體驗煥然一新。
10月13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佈會,全面介紹河南省“十四五”時期交通事業發展的總體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發佈會上,河南省交通運輸廳黨組書記、廳長付磊 介紹,“十四五”以來,河南“121”便捷出行格局基本形成,實現鄭州與省轄市1小時通達、鄭州與周邊省會城市2小時通達、縣城至所轄鄉鎮1小時通達,交通強省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從“連線成網”到“織密織優”
全省綜合交通網總規模達29.2萬公里
全力打造高品質現代化綜合立體交通網,“十四五”期間,綜合交通基礎設施投資將達8400億元,是“十三五”的1.5倍。全省綜合交通網總規模達29.2萬公里,比“十三五”末增加1.4萬公里。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工作2次受到國務院督查激勵。
公路加密提質,繪就中原大地新坦途。已通車高速公路8962公里,“十四五”新增里程超2900公里,是“十三五”的3.6倍,總里程將突破1萬公里,90%以上的縣邁入“雙高速”時代。新改建普通幹線公路4500公里,實現所有高鐵站、機場、港口、省級開發區二級及以上公路連通,省際通道達152條,開啟出省“快車道”。全國“四好農村路”示範縣達23個,新改建農村公路4萬公里,全省17.9萬個20戶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越來越多的農産品實現“上午出村、下午進城”,邁向“路通産業興”。打造“四大一號”旅遊公路超1萬公里,林州林石路、蘭考蘭趙線、魯山環湖路獲評全國“十大最美農村路”。

(圖片來源:河南省交通運輸廳)
水運全面起勢,實現通江達海新突破。中部便捷出海水運通道加快建設,全省內河航道里程達1825公里。週口港成為全國內河主要港口之一,信陽港、漯河港發展勢頭強勁,平頂山港開港在即,南陽港、商丘永城港加快建設,鄭州港前期工作積極推進。預計“十四五”時期,內河航運累計完成投資480億元,是“十三五”的5倍。2024年全省完成港口吞吐量6085萬噸、集裝箱10.9萬標箱,比“十三五”末分別增長1倍、12倍,內河集裝箱從“十三五”的“零星運輸”加速駛向“批量出海”。

(圖片來源:河南省交通運輸廳)
鐵路民航蓬勃發展,打造中部樞紐新支點。鐵路運營里程達6810公里,其中高速鐵路2263公里,在全國率先建成“米”字形高鐵網,所有省轄市都有了高鐵站,鐵路運輸3小時內覆蓋全國53%以上人口。全省形成“一樞四支九通用”機場佈局,航空運輸2小時內覆蓋全國87%以上人口,越來越多的人民群眾在家門口就能坐上飛機。

(圖片來源:河南省交通運輸廳)
服務中部地區崛起等重大戰略
“鄭州—盧森堡”“鄭州—吉隆坡”雙樞紐發力
服務中部地區崛起,讓河南聯通世界。“鄭州—盧森堡”“鄭州—吉隆坡”雙樞紐發力,鄭州機場貨運量突破80萬噸,歐洲的奶粉、服裝、化粧品最快1天就可以擺上中國貨架。中歐班列(鄭州)累計開行16000列,宇通的客車配件到德國漢堡只要18天,相比海運時效提高50%。鄭州航空港區建成內陸首個國際公路運輸集結中心,河南生産的小家電通過卡車直達哈薩克斯坦等國,不再費時中轉。
服務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讓母親河更加美麗。沿黃陸海大通道加快建設,三門峽、洛陽、鄭州、新鄉、開封等沿黃城市快速通道串珠成鏈,跨黃河運輸通道達34個,新科技、新材料、新工法全面賦能黃河大橋建設,天塹加速變通途。
服務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讓老區搭上發展快車。沿大別山高速、國道107等重大項目建成通車,淮河航道、固始至豫皖省界高速等重點項目加速推進,為老區發展不斷注入新動能、新活力。
既有“速度感”更有“溫度感”
高鐵網直連全國主要城市
跨城出行“拎包走”。高鐵網直連全國主要城市,鄭州到北京最快2小時11分,到武漢1小時40分。省內遊“説走就走”,從鄭州到洛陽看牡丹,高鐵28分鐘直達,比開車快1倍還多。
都市通勤“像串門”。全省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增加220公里,比“十三五”末增長107%。鄭州地鐵線網持續延伸,市民出行優先選擇地鐵成為習慣。鄭開、鄭許城際公交化運營,早晚高峰“流水發車”,“雙城生活”通勤成本比以前降了近一半。
農村交通“有保障”。開通農村客運線路7715條,公交化運營佔比58%,日均發車5.1萬輛次。常態化開行4A及以上景區旅遊班線200余條,農村客運實現了鄉村景區和特色村鎮全覆蓋。
個性出行“特色足”。全省新增定制客運線路629條,“交通+醫療”等特色服務産品創新發展。拓展多元化交旅融合場景,全國首個“宋”文化主題服務區——連霍高速開封服務區成為網紅打卡地。鄭州機場“空巴聯運”專線、開封“公鐵聯運”班線、許昌胖東來旅遊購物專線等蓬勃發展。

(圖片來源:大河網)
從“內陸腹地”到“物流樞紐”
2024年全省累計完成貨運量29.3億噸
貨運體系持續完善。2024年全省累計完成貨運量29.3億噸、貨運週轉量12863億噸公里,比“十三五”末分別增長34%、48%。5A級物流企業達到16家,比“十三五”末增加4家。鄭州國際陸港核心功能區正式啟用,鄭州機場北貨運區建成投用,四港聯動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降本增效增勢賦能。週口港、淮濱港開通集裝箱航線40條以上。建成投用鐵路專用線14條。2024年集裝箱公鐵、鐵水聯運量161萬標準箱,比“十三五”末增長2倍。臨港産業聚鏈成群,社會物流總額穩居中西部省份首位,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低於全國平均水準1.1個百分點。
郵政快遞進階提質。2024年完成郵政行業業務收入727.3億元、快遞業務量90.5億件,比“十三五”末分別增長79%、192%。鄭州成為第四個全國重要國際郵件樞紐口岸,中國郵政航空樞紐落地河南。全省已建成59個縣級、609個鄉鎮級、1.3萬餘個村級客貨郵融合場站。
既有“科技范”更有“生態美”
智慧高速突破1000公里 邁入“超充時代”
智慧交通讓設施更“聰明”。“一軸一廊”示範通道成功入選全國公路水路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升級首批示範區域,智慧高速里程突破1000公里,智慧擴容試點路段改造後,擁堵總時長有望下降40%。依託“豫交投001”新能源船舶自主航行模式,積極開展內河船舶智慧駕駛試點示範。電子客票覆蓋全省二級以上客運站、近3000條客運班線,實現無“票”乘車、“碼”上出行。
綠色交通讓出行更環保。大力推進“公轉鐵”“公轉水”,2024年完成鐵路和水路貨運週轉量4193.6億噸公里,比“十三五”末增長34.7%。城市公交基本實現新能源化。全省高速公路服務區新增充電樁3683個,河南高速邁入“超充時代”。成功創建信陽將軍縣、許昌南等15對綠色低碳服務區,總量位居全國前列。加快推進綠色低碳貨運走廊建設,積極推動電動重卡、氫燃料電池車輛常態化運營。
為交通運輸不斷注入“源頭活水”
大件運輸高效日均辦理1700余件
堅持改革創新破解發展難題,為交通運輸不斷注入“源頭活水”。加快建設統一開放的交通運輸市場,完成《河南省高速公路條例》《河南省道路運輸條例》等4部法規規章修訂立法,加快制訂《河南省內河航運條例》。著力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大件運輸實行信用承諾辦理,日均辦理1700余件。全省累計實施安防工程超1.7萬公里,治理農村地區隱患平交路口超1.3萬個,改造危橋4081座,事故隱患大幅減少,更好保障人民群眾安全便捷出行,為“路暢人安”築牢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