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雙陽:以“轉”賦能 以“升”聚力
來源:吉林日報  |  2021-06-16 11:27:42

  原標題:長春雙陽:以“轉”賦能 以“升”聚力

長春雙陽:以“轉”賦能 以“升”聚力

國信現代農業積極探索集約、高效、安全、持續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

長春雙陽:以“轉”賦能 以“升”聚力

對標5A級景區標準的神鹿峰旅遊度假區致力成為長春旅遊第一站。

長春雙陽:以“轉”賦能 以“升”聚力

吉通創新中心園區將助力吉通集團走上創新發展之路。

  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

  近年來,長春市雙陽區始終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把綠色發展作為産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遵循,為經濟高品質發展賦能聚力。

  特別是區五次黨代會以來,雙陽區委、區政府更加自覺地推動綠色發展、低碳發展、循環發展,構建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的綠色産業結構和綠色生産方式,探索出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品質發展新路。

  看結構——突出三業並舉與三産融合統籌兼顧,産業結構實現了由“二三一”向“三二一”轉變。

  看動能——以旅遊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産業和現代農業等為特色的現代産業體系加快構建,為經濟更高品質發展注入了不竭動力。

  看支撐——支柱産業不斷做強,汽車輕量化、生命健康、現代裝備製造等産業總量壯大、品質提升,構築起區域競爭新優勢。

  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做強支柱,做大優勢,做精特色……一系列實打實的舉措,實現了由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共存”向兩者協調發展的“共贏”轉變,奮進的雙陽不斷厚植高品質發展生態底色,經濟發展的成色顯著提升。

  轉型升級

  工業發展積蓄新動能

  在雙陽區中德工業園,會“拿”筆蘸墨“寫字”的機器人成了一批批參觀者眼中的“小明星”。這個會寫字的機器人是吉林省通用機械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自主研發的産品,比進口的便宜30%-40%。

  近年來,在雙陽區的精心呵護下,吉通機械變中求新,不斷研發新産品,主打鋁合金輕量化汽車底盤構件,並成為國內最大的鋁合金輕量化汽車底盤配件生産基地。

  以創新突圍,這既是中國製造“硬核”發展的指向,也是雙陽區推進傳統工業改造升級、推動經濟邁向高品質發展的動力引擎。

  “十三五”期間,雙陽區堅決淘汰落後産能,破除水泥、啤酒、天然氣“老三樣”獨撐工業發展的格局;改造提升傳統動能,大力推動工業綠色化轉型、高端化發展,以汽車輕量化、現代裝備製造、大健康為代表的新型工業格局全面構建;培育壯大新動能,吉通機械、金冠電氣等骨幹企業由培育型向成熟型轉變,卓誼生物、鑫利密封等中小企業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生力量。

  解開“破”與“立”的方程式,“精彩蝶變”的好戲輪番上演,傳統産業“有中生新”、脫胎換骨,新興産業加速崛起、擴容倍增。目前,雙陽區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到17戶。全區工業用電量增速連續五年保持10%以上,規上戰略性新興産業産值完成40.7億元、同比增長9.3%。

  新故相推,日生不滯。雙陽在新與舊的更迭往復中尋找到産業發展新的生機和突破。

  新與舊此消彼長之間,是雙陽以系統思維、頂層設計推進轉型升級的精心謀劃。近年來,雙陽區突出重點企業帶動,大力推進“企業上雲”計劃,鼓勵企業打造智慧化、數字化車間,打好“個轉企、小升規、股上市”組合拳,全力提升工業經濟競爭力。

  新與舊此消彼長之間,是雙陽以改革創新推進轉型升級的精準施策。深化“萬人助萬企”行動,建立健全收集解決問題辦理流程、領導協調推進重大問題、問題解決專項督查等工作機制,切實為企業提供更加精準的服務;成功簽約一批帶動

  力強、引領綠色轉型的優質重大項目,有力推動一批省市標杆型、區域支柱型項目相繼竣工投産,帶動形成了新型工業發展格局。

  脫胎換骨的系統性重塑,使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悄然改變。雙陽傳統工業煥發新的青春,正打開無限想像空間。

  靶向突破

  優勢産業開闢新藍海

  在休閒的時光中,登長春第一峰俯瞰山景,蕩天涯鞦韆體會高空飛翔般的自由暢爽,與小鹿互動、露營燒烤、城堡打卡……去年,雙陽區神鹿峰旅遊度假區一開園,就受到了廣大遊客的追捧,日均接待遊客6000人次,迅速躋身長春新晉網紅景區第一名。

  這是雙陽區發展以全域旅遊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全力推動三産提質提量的縮影。

  2016年入選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首批創建單位以來,雙陽區著力增強服務業的引領力,著眼由傳統觀光遊向現代休閒度假遊轉變。生態觀光、休閒度假、溫泉康養、果蔬採摘,品味鹿文化,賞油菜花花海……創新發展的體驗式、互動式的全域旅遊模式,使雙陽成為都市近郊休閒度假首選目的地。

  目前,雙陽區已經形成了南部山河太平、北部奢嶺、西部鹿鄉、中東部雙陽湖齊家“四大旅遊板塊”的空間佈局,各核心組團的迅猛發展,開創了文化旅遊業發展的嶄新局面。

  隨著投資3000萬元的中國雙陽梅花鹿博物館、投資10億元的國信南山溫泉酒店、投資1.3億元盛世圖騰馬文化博物館等項目相繼建成並投入運營,各品類的重大項目遍地開花,變“景區”為“全域”。隨著一系列文化旅遊品牌越叫越響,文旅這一優勢産業也為雙陽區産業轉型開闢了新藍海。

  在推進旅遊業發展的進程中,雙陽區加快旅遊與農業、工業、文化、教育等各産業的融合發展,打造新型業態。

  以“旅遊+農業”,建成果蔬採摘園45個、休閒垂釣園21個、花海觀光園12個、特色養殖園73個;“旅遊+文化”,高標準建成了各類博物館10個,推出了“鹿油手工皂”“鹿骨手鏈”“草編工藝品”“剪紙藝術”等民間手工藝術品;“旅遊+教育”,大力發展研學旅遊、紅色旅遊,建設研學旅遊基地10個;“旅遊+工業”,依託東鰲鹿業、積德泉酒文化山莊打造了一系列工業觀光産品。

  與此同時,中國奢嶺草莓小鎮、萬龍湖旅遊度假區等特色鄉村旅遊産品多點開花,不斷豐富鄉村旅遊産品體系,提升了遊客滿意度。2019年,雙陽區入選國家發改委、文旅部組織發佈的全國鄉村旅遊發展典型案例。

  與蓬勃發展的旅遊業相互輝映,雙陽區國信南山溫泉酒店已成為行業旗幟,東北師範大學雙陽實驗校、中日聯誼奢嶺醫院等一批優質資源相繼引進,全時段的節慶活動、多元化的服務業態集聚起人氣商氣……以全域旅遊為引領的現代服務業裂變增長,折射出雙陽對優化經濟結構、産業結構的不懈追求。

  2021年上半年,預計接待遊客總數達26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20.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3%和66.4%。

  創新發展

  現代農業釋放新活力

  國信數字農業、奢愛休閒農業示範效應凸顯,將軍泉田園綜合體、向陽源山莊等農業嘉年華項目發展到36個;

  鹿業全産業鏈産值突破60億元,雙陽梅花鹿成功入選中國農業品牌目錄;

  全省首家鄉村振興學院人才培養、産業培育、技術培植作用充分發揮,雙陽獲評全國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創建單位、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典型區等多項國家級榮譽;

  ……

  近年來,雙陽區創新理念和模式,堅持一産上層次,充分激發農業釋放新活力,走出一條以“長寬高”立體發展模式為引領的現代都市農業發展之路。

  奢嶺草莓、鹿鄉梅花鹿、平湖山野菜、雙營香瓜……越來越多的雙陽特産走進了都市人群的生活之中。近年來,雙陽圍繞“爭當現代農業排頭兵”的目標,注重農業由生産導向向消費導向轉變,以創建國家農業現代産業園區、省農業高新技術産業示範區和建設全域農業嘉年華為戰略重點,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因時施策,推動農村生産生活生態“三生同步”、一二三産業“三産融合”、農業文化旅遊“三位一體”,全力打造全省現代農業示範區、全國鄉村振興縣域典範。

  做好“長”文章,規模建設以産業園區為代表的現代農業産業基地。堅持園區帶動、項目聯動、品牌促動,加速推動農業向價值鏈高端邁進,全面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

  做好“寬”文章,重點發展以農業嘉年華為主的休閒經濟。以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為載體,全力打造全景全時全域的農業嘉年華,著力建設多業態融合、多主體參與、多活動舉辦的融合發展體系。

  做好“高”文章,全力打造以農業矽谷為引領的高科技農業。緊緊抓住現代農業生産力發展這一關鍵,著力增強農業科技創新和推廣轉化能力,努力為農業發展插上科技的翅膀。

  短短幾年,農業“長寬高”立體化發展成效顯著,“南果北菜東稻西鹿”産業佈局持續優化。2020年,雙陽建設高標準農田6.2萬畝,林果種植面積發展到4萬畝,棚膜經濟、綠色水稻面積保持穩定。

  綠色映底蘊,山水見初心。雙陽大地有了持之以恒綠色發展理念,“顏值”和“氣質”持續提升,經濟“體格”和“體質”越來越好。

  加快建設核心區、全面服務都市圈,雙陽將持續加速産業優化升級,全力推動先進裝備製造、生命健康、休閒文旅、現代農業等主導産業規模擴張、鏈條延伸、集群發展,著力打造梅花鹿、文化旅遊、汽車輕量化3個百億級産業航母。

  放眼未來,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雙陽,必將走上具有鮮明特色的現代綠色産業發展之路。

編輯:陳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