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老兵歷保甲:保家衛國不怕死的二等功臣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5-07-04 15:26:54

視頻來源:吉林省退役軍人事務廳

  “怕死就不當兵,當兵是為了保家衛國,就不能怕死。”這是今年96歲抗戰老兵歷保甲在講述自己烽火硝煙歲月時經常説的一句話。這份英勇無畏的膽氣,支撐著他在戰場上出生入死、保家衛國。

  1929年,歷保甲出生於山東日照的一個農民家庭,動蕩年代裏,戰亂與苦難構成了他童年記憶的底色。為緩解家中生活壓力,歷保甲7歲便開始給人放牛、當鐵匠學徒,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能吃口飯能活下去,就是一場艱辛的跋涉。老人的聲音低沉略帶沙啞,“那時候日子苦啊,鬼子燒殺,土匪橫行,老百姓都不得安定啊!”

抗戰老兵歷保甲:保家衛國不怕死的二等功臣_fororder_吉林老兵力保甲1

抗戰老兵歷保甲(左)給志願者講當年的故事 攝影 李強

  少年保甲將家仇國恨默默記在心底。15歲那年,歷保甲聽聞部隊徵兵的消息,瞞著家人跑了四五里路追上隊伍。“人家嫌我個子矮,槍都比我高,説年齡不夠不收。”老人臉上浮現出孩童般的倔強,“我就在那哭,拉著他們的手,説我能幹活、會照顧傷員……”最終,部隊領導被他的執著打動,將他留在營部當理髮師。他笑著回憶:“那時候都是剃光頭,技術學起來快,每天能給百十號人理髮。”除了理髮,他還跟著部隊轉戰各地,搬運物資、搶運傷員、修建工事……在硝煙瀰漫的戰場上,這個瘦小的身影總出現在最需要的地方。

  1947年秋的一場戰役,成了保甲軍旅生涯中刻骨銘心的記憶。“山上斷水斷糧,整整睏了三天三夜。敵軍空投補給,我們趴在山頭開槍打降落傘,子彈打穿布料,可風一吹,物資還是飄走了。”深夜,敵軍突然發起攻擊,一枚炮彈在歷保甲身旁炸開,飛濺的彈片擊中右臂,鮮血瞬間染紅衣袖。劇痛讓他眼前發黑,但看著身邊倒下的戰友,他咬牙繼續戰鬥,直到被戰友強行背下火線。戰役結束後打掃戰場,滿山犧牲的戰友讓他紅了眼眶:“那一刻才懂,打仗就是拿命相搏。”

  在後方醫院,醫生對保甲嚴重受傷的右臂進行了緊急救治。稍作恢復,他就不顧醫生勸阻,主動要求重返前線,帶傷參與戰壕修築、物資搬運、轉移傷員等工作。淮海戰役勝利結束後,部隊對歷保甲在戰鬥中英勇無畏、負傷後仍堅守崗位的事跡進行表彰,授予他二等功榮譽。

  從山東到江蘇,再到浙江、上海,歷保甲跟隨部隊一路南征北戰。“那時候穿的是草鞋,走一天路就磨破了,晚上找塊草墊墊鞋,第二天接著走。”老人説,“有一次急行軍,一天一夜走了三百多裏路,到達目的地後腿都不是自己的了。”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保甲隨部隊到海南參與剿匪任務。1953年曆保甲隨部隊入朝作戰,“那時候條件更苦,可大家都憋著一股勁,就是不能讓外國人欺負咱。”

  歷保甲參加過抗日戰爭、淮海戰役、渡江戰役及抗美援朝戰爭,榮立二等功1次。

  1978年,保甲帶著孩子們來到吉林省汪清縣春陽鎮新安村,從此開始了務農生活。勞作之餘,歷保甲成了村裏的“活歷史書”,田間地頭,總能看見他給孩子們講戰爭的故事、講戰友的故事,不時還擼起袖子讓孩子們看看他曾經受過的傷痛。他總是説:“這不是傷疤,是勳章!祖國需要你們的時候,你們也要像先輩一樣勇敢地站出來。”

  歷保甲多次參加當地退役軍人事務局、社區、學校組織的紅色教育活動,把自己的故事講給更多的年輕人聽。他常説:“我的故事不值一提,真正光榮的是我那些犧牲在戰場上的戰友,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

  談起現在的生活,96歲的老人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現在好啊,想吃啥有啥,住的是樓房,穿的是新衣服,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對於年輕一代,老人有著殷切期盼:“現在的孩子生活條件好了,可不能忘了過去的苦。要一代一代把咱們的國家建設得更好。”(文 崔釋遠)

編輯:楊薇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