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津渡歷史文化街區
昔日待渡亭
《題金陵渡》
金陵津渡小山樓,
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裏,
兩三星火是瓜洲。
一千年前,唐代詩人張祜漫遊江南時,登樓臨江遠眺,面對月挂高天、星火閃爍的岑寂景致,走筆抒情寫下了一首流傳千年的七言絕句《題金陵渡》。
詩中的“金陵渡”究竟位於何處?很多人會誤以為渡口位於南京。其實不然,“金陵渡”是鎮江的西津渡。唐時,那裏叫蒜山渡,宋代始稱西津渡。西津古渡依山臨江,風景峻秀,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都曾在此候船或登岸,留下了眾多千古傳頌的輝煌詩篇。
西津渡位於鎮江城西的雲臺山麓,地處長江與京杭大運河的交匯處,自三國以來一直是兵家必爭之地。漫步其中,宛若走入了一幅古樸素雅的山水畫。青石板路面在腳下蜿蜒延伸,磚石中間留下的深深車轍印,訴説著前朝旅人的忙碌,也印證著這裡的歷史和變遷。街道兩旁,青磚黛瓦、翹角飛檐、雕梁畫棟,諸多明清建築鱗次櫛比,透溢著濃郁的古風神韻,讓人發思古之幽情。
“西津古渡一開始是一個軍事渡口,在三國時,駐有東吳的水師,它是由破山棧道形成的一個渡口。隋唐時期,隋煬帝開鑿了大運河以後,這裡成為了長江和京杭大運河的一個交匯點,因此西津古渡不僅是軍事渡口,而且也是大江南北商業物資的重要集散港口。在陸路交通不發達的古代,水路航運成為了貨物運輸、人員往來的主要途徑,從此這裡便變得逐漸繁華起來。”鎮江文史專家裴偉介紹説。
沿著古街一路往西,便可以發現一座建於清朝的待渡亭,這是古代等待渡船時休息的地方。在待渡亭對面,靜靜地屹立著一尊人物雕像——清癯瘦削、右臂微抬、滿目迷蒙,他就是唐代詩人張祜。
“鎮江在唐朝時期被稱為‘潤州’,潤州的金陵渡是古代連接南北陸路交通的重要渡口,與揚州的瓜洲隔江相對。這裡是北方人南下渡江第一站,也是張祜踏上潤州的第一處所。”裴偉介紹説,張祜是中、晚唐之際的詩人,家世顯赫,被人稱作張公子,有“海內名士”之譽。張祜一生有近500首詩詞傳世,這個數量在唐代詩人中相當可觀,杜牧曾稱讚他“誰人得似張公子,千首詩輕萬戶侯”。
當年,張祜曾經北上尋求仕途,但因受到元稹的排擠,沒能得到官位。在漫遊江南時,羈旅愁緒涌上心頭,遂用寥寥幾筆描繪出清冷淒迷的江上夜景。
張祜的這一首小詩,提及了兩個地名:一是金陵,一是瓜洲。古代詩詞中的金陵,大都指南京,但瓜洲在揚州邗江縣南,張祜如果身處南京的長江邊,怎麼可能看到對岸瓜洲燈火?裴偉解釋,六朝古都的南京,到了隋唐時期,被朝廷打壓,貶為縣,屬當時潤州(也就是鎮江)管轄。按照慣例,屬縣的別號會在文人墨客口中成為州的別號。於是當時潤州的蒜山渡也就被張祜稱為“金陵渡”。
從南朝到唐代前期,以揚州為中心的淮南多年都是南方最發達的地區,人煙輻輳,商販往來不止。而且揚州夜間處處燈火,水邊停泊的船隻比比皆是。正如詩人李紳在《宿揚州》中寫道:“夜橋燈火連星漢,水郭帆檣近鬥牛。”但是張祜眼中,對岸瓜洲為何是“兩三星火”?裴偉説,到了晚唐,經過戰爭洗禮和漕路斷絕的影響,潤揚的繁華成為舊事,詩人韋莊路過此地時滿眼是清冷蕭瑟的景象,只能寫下“二十四橋空寂寂,綠楊摧折舊官河”。所以,到了晚唐時期的張祜,他眼中的瓜洲也就只余“兩三星火”了。
張祜筆下的“小山樓”,曾經是唐代“金陵渡”渡口一家客棧的名字,具體位置位於何處,如今已不可考。據稱,當年的客棧位於小碼頭街,這條街只有一邊有店舖,另一邊則臨長江,因此站在街邊的店舖都能看到滔滔長江,但隨著歲月的變遷,北岸那個“兩三星火”的古瓜洲在晚清時期全部坍塌于滔滔江中,從此蹤跡難尋。
與北岸坍塌對應的是,南岸諸渡則開始淤積,西津古渡現在離長江江岸已有300多米的距離,失去了原本的面目。從小在江邊長大的裴偉對兩岸的變遷印象深刻,“我是揚州人,從小就隨父母在鎮江長大,對岸有我的家,我的老屋子,小時候坐輪渡往返于兩地之間,現在汽車走潤揚大橋。”
儘管古渡不再,古街換貌,但西津渡“活化石”般的古代風貌卻得以基本完整保存,其所承載的歷史與厚重的文化,更加熠熠生輝。目前,西津渡歷史文化街區,是鎮江文物古跡保存最多、最集中、最完好的地區,是鎮江歷史文化名城的文脈所在。
古棧道上、古渡口邊,深厚的歷史堆積層,已經被厚厚的玻璃罩精心地保護起來。全國僅存的元代過街石塔——昭關石塔,世界第一個水上救生組織展館——救生會,佛教道教相鄰並濟的宗教文化展館——觀音洞、鐵柱宮,全國文保單位——小碼頭街歷史風貌建築組群……古街上眾多的歷史文化景點,仿佛是一座天然歷史博物館,處處是文化,滿眼皆歷史。
古街上還完整地保存了江南民居、宗教建築、民國建築等風格迥異的古建築樣本,許多在江蘇乃至在全國都堪稱“孤本”,著名古建築專家、中國文物學會原會長羅哲文先生曾評價説,西津渡是“絕無僅有的古渡遺存”,“它留下的歷史信息和文化內涵,是不可代替的”。
如今的西津渡,不再有渡。早起,可品早茶,晚來,可賞夜景。徜徉在這片歷史文化街區中,無數賞心悅目的體驗紛至遝來。遊人可以漫步于西津古街的青石板路上,想像著盛唐時期車水馬龍、人潮如織的盛況。若從古街入口走到底,還可以登上半山腰,遠眺滔滔長江水,俯瞰西津渡古街。待到夜幕降臨時,屋檐上挂著的燈籠亮起點點紅光,滄桑古街變得朦朧而神秘,仿佛回到了舟楫交織、人聲鼎沸的古代。“白天看一眼千年的歷史街景,夜晚看熱鬧的西津大市,西津渡真是越來越美了。”一位來自徐州的遊客由衷地讚揚。西津渡正以它獨特的魅力吸引著八方遊客,而這熱鬧、繁華的背後,正是古鎮裏最真實的“人間煙火”。
西津渡是古老的、歷史的,同時又是年輕的、現代的。西津渡運營部經理仲純告訴記者,2020年,西津渡打造了持續五個月的藝術生活節,新銳藝術家和青年匠人們將潮流文化創造性地融入了千年古街。未來,西津渡歷史街區將匯聚西津渡之“人文”、雲臺山之“青山”與西津灣之“綠水”, 建設一個功能齊全、配套服務完善的國家級示範綜合旅遊度假區。遊人既能在西津畫苑、中國救生博物館等文化展館品悟歷史之厚重,又能在主題文創産品中感受古跡與現代元素的奇妙融合。古老與現代交相輝映、傳統與經典相融共生,經歷滄桑風雨的西津渡正以歷史文化資源作筆、全域多樣風光為墨,描繪一幅閃耀千年的歷史畫卷。(新華日報 記者 王慧 實習生 劉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