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從二十二萬部古籍中整理出版三千冊《江蘇文庫》 江蘇文脈工程 尋根追夢之旅
南藝志願者在棲霞寺進行古籍整理。
金陵科技學院志願者在武進圖書館進行古籍普查。
江蘇自古鐘靈毓秀、人文薈萃,文化資源豐富,文脈悠遠浩蕩,在中華民族乃至人類文明發展史上有著重要地位。2016年初,江蘇省委省政府決定啟動“江蘇文脈整理與研究工程”,用10年在浩如煙海的史料典籍中整理出版3000冊《江蘇文庫》,並進行充分的文化研究,這樣的“大手筆”在全國首屈一指。如今,數百名著名學者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這項巨大的文化工程,《新華日報》記者連日來採訪多名專家,追蹤這項尋根之旅與追夢之行。
摸清文化家底,名家雲集打撈歷史記憶
江蘇自古就有修典的傳統,1500年前,梁代昭明太子組織學者在今天的南京編纂《文選》,成為中國歷史上最早的詩文總集。1500年後的今天,江蘇要舉全省之力,積10年之功,推出煌煌3000冊《江蘇文庫》,創造屬於這個時代的文化盛事!南京圖書館方面介紹説,他們此前已用10年時間摸清了江蘇古籍的“家底”,共有古籍22萬部近400萬冊。
“江蘇文脈工程”辦公室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全國已有十多個省份組織修典,江蘇作為文化大省,早有修典打算,卻遲遲沒有下定決心,“這是因為江蘇留下的典籍最多,梳理文脈的工作量太大。”2015年初,江蘇組織專家隊伍到湖南、湖北、浙江等兄弟省份調研,再經過多次論證會之後,省委省政府決定正式啟動“江蘇文脈整理與研究工程”。該負責人同時透露,“兄弟省份主要是整理,出紙質圖書,最大體量是800冊左右,而江蘇是整理與研究同步,紙版圖書規模達3000冊,其中包括三四百部研究著作,還將同步出版電子版!”
《江蘇文庫》將分為6編,包括《書目編》《文獻編》《精華編(含“江蘇文化譯林”)》《方志編》《史料編》《研究編》等,文獻收錄的地域範圍限于現今江蘇省所管轄的行政規劃區域,時間則從歷史開端至1949年9月30日。參與工程的都是江蘇文化界的著名學者,如江蘇省文史館館長周勳初擔任學術指導委員會主任、南京大學歷史學院教授茅家琦擔任委員。此外,南京大學教授莫礪鋒、程章燦、徐小躍、徐興無、胡阿祥、賀雲翱,南京師範大學教授江慶柏、陳書錄、趙生群、鐘振振,揚州大學教授田漢雲、錢宗武、周新國,江蘇省社科院教授樊和平、姜建、王衛星等一大批知名學者參與其中,形成了一支具有很高學術水準的整理與研究隊伍。
秉持學術標準,入選門檻既嚴格又多元
東南大學古典文獻學研究所所長王華寶是“江蘇文脈工程”的一名編委,他此次負責整理的是清代文字訓詁學家段玉裁、王念孫的著作,而他正是研究兩位學者的專家,此前已出版過這方面的專著,而此次把段玉裁、王念孫納入文脈工程,王華寶已經歷了“五關”,包括啟動會、協調會、定稿會、研討會、評審會,“歷史上哪位學者哪部著作能夠入選,都要經過專家隊伍的層層把關、篩選!”
從22萬部古籍中選出5000種文獻再從中選出200種精華……徐小躍、姜小青主編《書目編》,周勳初、程章燦主編《文獻編》,莫礪鋒、徐興無主編《精華編》,他們像接力一樣梳理著江蘇源遠流長的文脈。鳳凰出版社總編輯姜小青告訴《新華日報》記者,書目編的整理有長期積累的基礎。他舉例説,南師大文學院教授江慶柏曾出版過《江蘇藝文志》和《江蘇地方文獻書目》,兩書重新修訂整理將分別在今年底和明後年出版。另外,徐小躍正組織南圖力量全面梳理江蘇古籍書目,將於明年底編輯完成《江蘇典藏志》。
江蘇省社科院文學研究所所長姜建主持的《江蘇歷代文化名人傳》是“研究編”的重要板塊,將用傳記展現100位江蘇文化名人。姜建透露,目前已經有了30多個簽約作者,成書10多種,2018年初就可以推出6種。什麼樣的人才能入選?姜建説,一個重要標準是看其對民族、對江蘇的文明進步所作的貢獻。
體現文化自信,提煉當下江蘇的精氣神
文化是民族的血液、人民的精神家園,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民族的“根”和“魂”。“江蘇文脈工程”是一次尋根之旅與追夢之行,工程辦公室負責人表示,這項工作的主要目標是:梳理江蘇文脈資源,保存江蘇集體記憶,推動文化自覺與文化認同;彰顯江蘇對中華文化發展的歷史貢獻,研究諸地域文化以及諸文化形態交流互動的規律,在全球化時代自覺、完整、體系性地保留江蘇文化地方性物種,為未來的文明發展、文化建設和學術研究提供文獻資源;總結江蘇文化發展的歷史規律,為在當代江蘇構建打造新的“文化高地”把準脈動、探明趨勢、勾畫藍圖。
採訪中,各位專家對這項文化工程都倍感自豪、振奮。王華寶給《新華日報》記者發來了多個郵件,原來,他近10年來多次呼籲上馬“江蘇文獻集成”“江蘇文獻大典”等工程。如今,“江蘇文脈工程”啟動,讓他激動不已,“這將有利於豐富和充實與時俱進的江蘇精神的寶庫,有利於凝聚民心、增強文化自豪感,同時,勢必有力提升江蘇文化軟實力。”“江蘇文脈工程”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説,江蘇大地上,吳、楚、漢、維揚、金陵等各種文化交流激蕩、輝煌燦爛,文化典籍汗牛充棟,江蘇文脈工程將樹立充分的文化自信,提煉江蘇的文化精神。
“江蘇文脈整理與研究工程是一個在江蘇文化史上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大工程,是江蘇文化高地建設的大手筆,將為江蘇文化、江蘇文明的未來留下一份豐厚的資産,也會為江蘇過往的歷史恭恭敬敬地奉上一份足以表達現代江蘇人的文化倫理和文明品位的厚重獻禮。”江蘇省社科院副院長、“江蘇文脈工程”副總主編樊和平認為,“江蘇文脈工程”所要呈現的不只是歷史文化的多彩與生動,甚至也不只是喚醒地方文化的集體記憶,而是考察它們如何匯成中華民族的文化大動脈,體認在這個大動脈中,它是哪一株文化支脈,逶迤蜿蜒于何種文化山脈,進而溫故知新,為現代江蘇人的安身立命提供文化基地和精神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