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海門創新“四治融合”特色 豐富鄉村治理實踐內涵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0-11-11 18:22:53

  國際在線江蘇報道:近年來,南通市海門始終堅持把鄉村治理擺在突出位置,創新“四治融合”特色,豐富鄉村治理實踐內涵,走出了一條海門鄉村治理新模式。

  一是民主管村,群眾自治激活力。海門不斷豐富村民自治新路徑,探索形成了村民“1234”工作法。“1”就是融入一個紅色基因,全區8031個村民小組中黨小組實現全覆蓋;“2”就是建立村民小組議事會、村民自治理事會兩項議事機制,引導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3”就是明確矛盾調解的“老娘舅”、平安穩定的“守護員”、農村群眾的“服務員”三大職責要求,2019年以來,各地村民小組長共辦理便民服務事項45.2萬件;“4”就是推行“微組織”“微信群”“微服務”“微文化”四種微治形式,全區共有備案鄉村社會組織1192家,建有“善”文化等特色文化陣地50多個。

  二是依法治村,法治建設重保障。海門兩度蟬聯“江蘇省法治建設示範縣(市區)”稱號,獲評“江蘇省法治政府建設示範縣(市區)”稱號,為鄉村治理提供了法治保障。海門優化法治載體,加強區鎮三級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建設,在區鎮公共法律服務中心設立公正、法援、仲裁等協辦點,在所有村居配備法律顧問;深化法治惠民,設立了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等載體,建立了231個村級調委會,配備924名調解員;深化法治宣傳,建成農村法治示範點42個、“省級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135個,全區村級法治文化公園、法治宣傳欄等陣地實現全覆蓋,“幸福海門·法伴你我”品牌享譽全省。

  三是道德潤村,文明實踐塑新風。海門推動德治工程融入鄉村治理體系,社會文明程度和公民道德指數均位居全省前列。海門強崇德向善之基,探索“道德銀行”和“志願服務超市”建設,常態化開展“最美海門人”“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尋訪活動,共培樹“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獲得者2人、“江蘇道德模範”1人、“中國好人”17人、“江蘇好人”29人;正社會文明之風,建立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村民議事會和禁賭禁毒等“四會”組織,遏制陳規陋習,推進移風易俗;謀惠民為民之實,按照“一鎮一特色、一村一品牌”的理念,深入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全國試點,投資380萬元建成了“網絡管理中樞”,形成了“放學來吧”“代理女兒”“紅色小喇叭”等特色志願服務項目。

  四是智慧治村,資源整合提效能。海門一個平臺管全域,投資2.3億元高標準建成區鎮兩級區域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形成1136個目錄、5100萬條數據,逐步實現“一屏觀天下、一域管全城”;一張清單管職責,將黨的建設、平安穩定、社會保障、城鎮管理、應急管理、生態環境等職能全部納入網格,形成6大類41項治理清單;一支隊伍管服務,將全區253個農村社區分成920個綜合網格,按照“1+1+N+X”模式配備鄉村網格力量,積極整合勞動保障、公安輔警、城市管理、民政殘聯等731名協理員進入網格體系,在疫情防控、全國人口普查等工作中發揮了突出作用。(文 海法宣)

編輯:楊心怡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