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快車道”上 南京動能澎湃
來源:南京日報  |  2020-12-21 09:39:40

  原標題:今年前三季度我市GDP增長3.3% 經濟總量自改革開放以來首次躋身全國十強 發展“快車道”上,南京動能澎湃

  再過一個多星期,南京市將送走極不平凡的2020年,迎接充滿希望的2021年,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根據市發改部門最新梳理,2020年1月—11月,南京市38個省級重大項目已完成年度計劃投資的105.2%,370個市級重大項目已完成年度計劃投資的96.5%,經濟發展大盤穩固、增速明顯。 

  將統計圖表進一步縮放,近年來南京市高品質發展也呈現良好態勢——到2019年底,GDP連續11個季度保持8%左右增速,位居東部地區GDP過萬億元城市和全省首位;2020年前三季度增長3.3%,經濟總量自改革開放以來首次躋身全國十強。“十三五”期間,南京市經濟發展駛入“快車道”,並持續澎湃新動能。 

  集聚“新”動力:創新驅動積蓄髮展“內功” 

  12月初,一個全國性的産業互聯網年會在我市舉行。會上發佈了“2020中國産業互聯網百強榜”,南京市佔據15席,其中,前十強中我市佔據3席。 

  繼消費互聯網之後,産業互聯網漸成新風口。新機遇面前,南京市已迎“風”飛翔,而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得益於近年來創新驅動、動能轉換練就的過硬“內功”。 

  南京市是全國科教中心城市,擁有普通高校53所(“雙一流”學科建設高校12所),在校大學生80多萬,兩院院士80多名,國家級科研平臺120多個。怎麼把好資源變成強産業?南京市開始實施“兩落地一融合”工程,建立以科研人員持大股、市場化運營、職業經理人管理為特徵的新型研發機構,探索科技成果轉化的有效模式。 

  截至2020年下半年,南京市已組建新型研發機構410多家,科技人才團隊平均持有新型研發機構運營公司股份的比例達到56%。 

  新研機構,是南京市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的“先手棋”。2017年底,南京市提出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名城,連續三年新年第一個工作日召開創新名城建設大會、連續三年制定實施支持創新的市委一號文,在全國率先成立實體化運作的市委創新委員會,面向全球集聚創新資源,大力培育高新技術企業,整合提升高新園區並實施去行政化改革,完善人才服務政策體系……“創新”已成為這座城市的一號工程。 

  匯聚在創新的旗幟下,臺積電、阿裡巴巴、小米江蘇總部、中汽創智等一系列重量級項目落戶,華為、中興等行業龍頭企業進一步加強與南京市的戰略合作,同時南京市持續做好移大樹、育樹苗、老樹發新芽“三棵樹”文章,“科創森林”根深葉茂。 

  圍繞産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佈局産業鏈,2020年以來,南京市還堅持突出創新引領、自主可控,在全國率先實施“鏈長制”,組織開展8條産業鏈補鏈強鏈行動,全力提高産業基礎能力和産業鏈現代化水準。2020年前三季度,南京市積體電路、新能源汽車、智慧電網、軌道交通等行業增加值分別增長58.5%、23.1%、20.6%、14.6%。 

  增強經濟核心動力,必須依靠更多的自主創新、原始創新。 

  12月11日,全球首家以“碳中和”命名的研究機構——長三角碳中和戰略發展研究院在南京市成立。碳研院由南京市政府聯合東南大學等有關方面共同組建,將聚焦碳中和領域的政策、技術、産品等開展研究,促進碳中和技術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為地方政府提供碳達峰、碳中和的政策諮詢,為企業提供綠色轉型的解決方案。 

  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南京市還著力打造以網絡通信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和揚子江生態文明創新中心為關鍵支撐的重大科研平臺。紫金山實驗室啟動建設以來,已在大網級作業系統、毫米波晶片和內生安全等一批“命門”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正在爭創國家實驗室;揚子江生態文明創新中心則在以科技手段解決重化圍江、長江生態修復、綠色産業發展等關鍵問題上形成一系列重要支撐。 

  近三年,市、區兩級財政直接投入創新資金共211.4億元。2020年疫情導致財政壓力加大,南京市仍然擠出10億元資金,補貼10萬研究生來寧見習。 

  科技創新、轉型發展,為南京市經濟強勁增長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新動力。 

  打造“強”引擎:創新引領增強發展“能級” 

  火車跑得快,要靠車頭帶。 

  2020年8月份,市委主要領導為市委創新委辦公新址和全新架構的南京高新區管委會總部揭牌,明確南京高新區全面啟動“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建設。 

  南京市明確,市委創新委和新調整組建的高新區管委會是在宏觀層面謀劃推進創新工作的重要機構,也是具有南京特色的制度安排,目的是讓創新成為南京市最鮮明的氣質,讓城市處處散發創新的味道,讓所有創新者在南京市迸發活力、實現夢想。 

  堅持創新引領,國家級江北新區大力推進基因之城、晶片之城、新金融中心“兩城一中心”建設,江蘇自貿區南京片區出臺體制機制改革“1+9”制度文件,各板塊、園區建立自貿區“聯動創新發展示範園”。新區成立五年來,GDP增加1300億元、年均增速達13%,常住人口增加80萬。 

  紫東地區重點項目建設也全面展開,正在成為“創新名城、美麗古都”建設的新增長極、支撐點。 

  “南北田園、中部都市、擁江發展、城鄉融合”。南京市堅持站位全局、服務大局,以南京都市圈建設為抓手,不斷增強城市輻射帶動力,確立了“東西南北中”全域協調發展的總體框架。 

  眼下,創新引領下,高品質發展的“引擎”正在各個板塊轟鳴—— 

  12月16日,六合龍袍新城項目聯合開發簽約儀式舉行,六合區將與中國中鐵聯合實施龍袍新城開發建設,標誌著新城發展邁出關鍵一步。

  12月18日,溧水赴京舉辦2020南京製造業高品質發展試驗區推介會,14個“北京係”高端製造業項目簽約落戶,總投資達96億元。溧水區堅持發展製造業,如今已快速崛起的新能源汽車、臨空經濟、大健康三大地標産業,不斷推動製造業高品質發展。 

  …… 

  營造“優”環境:創新服務提升發展“溫度” 

  2018年度,第九位;2019年度,第六位。 

  2020年6月18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編撰的《2019中國城市營商環境報告》正式發佈,我市實現較大幅度爭先進位。 

  “拿地即開工”“交房即發證”“企業登記,街道可辦”……這個由國家主流媒體發佈的第一份第三方營商環境權威報告指出,近年來,南京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各類市場主體的獲得感、滿意度不斷提升。 

  2020年10月1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佈《中國營商環境報告2020》,南京“登記財産”“獲得電力”“開辦企業”“包容創新”等十多個領域獲評“標杆”。 

  這份報告是我國營商環境評價領域首部國家報告,繪製了1000余張解釋圖表,梳理了優化營商環境各領域240余份政策文件和210余項改革亮點,匯聚了18個重點領域70個典型案例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産建設兵團探索形成的原創性、差異化實踐成果。我市保護投資者、登記財産、招標投標、執行合同、獲得電力、辦理破産、開辦企業、勞動力監管、政府採購、獲得信貸、跨境貿易、包容創新等12個領域單項指標進入全國前十。 

  市發改委副主任何軍表示,營商環境只有更好,沒有最好。下一步,南京市將在全市層面學好、用好《中國營商環境報告2020》,出臺《南京市優化營商環境辦法》,進一步落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行動計劃,聯動推進南京都市圈“放管服”改革,探索建立跨區域、跨部門的“互聯網+政務服務”共享機制,為全國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和加快建立“兩個循環”的新發展格局,貢獻更多的“南京智慧”和“南京方案”。 

  優越的營商環境之下,從2017到2019年,南京市市場主體從112萬戶增加到142萬戶;高新技術企業從1850家增加到4680家、增長近2倍,2020年有望突破7000家;高新技術産業産值從5903億元增加到1.15萬億元;獨角獸企業從2家增加到15家,位居全國第5;科技型中小企業從721家增加到近7000家……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千帆競發,勇進者勝。在即將打贏“十三五”收官戰的時刻,全市上下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齊心協力、開拓進取,在立足新階段、貫徹新理念、構建新格局中“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南報融媒體 記者 王健)

編輯:羅毅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