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糧減損 江蘇在積極行動
來源:新華日報  |  2020-10-14 12:44:39

節糧減損 江蘇在積極行動

無錫市國家糧食儲備庫工作人員進倉進行糧情檢查

節糧減損 江蘇在積極行動

江蘇省新海糧食儲備庫直屬庫

節糧減損 江蘇在積極行動

江蘇寶應湖糧食物流産業園區烘乾設備

節糧減損 江蘇在積極行動

現代化的麵粉生産車間

  “我國是個人口眾多的大國,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黨中央高度重視糧食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糧食極端重要性。針對我國餐飲浪費現象,習近平總書記8月份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切實培養節約習慣,在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氛圍。江蘇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視糧食工作,省委書記婁勤儉在中國農民豐收節專門撰文強調,減損節約也是增産增收,抓好糧食安全既要增産也要節約,要強化憂患意識,著力構建從田頭到餐桌的全鏈條節約機制,切實做到精耕細作、顆粒歸倉,精打細算、惜糧如金。江蘇省糧食部門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糧食政策,落實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健全糧食法律法規,嚴格執行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抓好糧食生産和收購掌控糧源,改善基礎設施推進科學儲糧,實施“優質糧食工程”提升品質,開展愛糧節糧主題宣傳,以節糧減損促進保障糧食安全。

  法治節糧 打造江蘇特色樣本

  江蘇是糧食生産大省、收儲流通大省、加工大省、消費大省,各個環節節糧具有很大空間。為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制,嚴控生産、收購、運輸、儲存、加工等環節損失損耗,我省從立法著手予以嚴格規範。經過兩年多深入調研、廣泛徵求意見和多輪修訂,《江蘇省糧食流通條例》(以下簡稱《條例》)于2020年3月1日正式實施。《條例》不僅是江蘇省糧食領域的第一部省級地方性法規,也是我國糧食主産區為強化糧食流通治理而出臺的首部省級地方性糧食法規。

  《條例》第八條明確規定,鼓勵節約用糧,倡導健康消費。要求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加強愛糧節糧宣傳教育,支持愛糧節糧宣傳教育基地建設。糧食經營主體和用糧單位應當運用新設施、新技術和新裝備,節約糧食、減少損耗,提高糧食綜合利用率。新聞媒體應當對節約糧食開展公益性宣傳,對浪費糧食的行為進行輿論監督。《條例》具有鮮明的政策導向和法治約束作用,標誌著我省節糧減損、保障安全工作進入法治化軌道。

  《條例》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履行糧食安全主體責任,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負責糧食流通行政管理、行業指導和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日常工作,其他政府相關部門在各自職責範圍內負責糧食流通安全保障和相關監督管理工作,基本形成了江蘇省糧食流通管理和節糧減損的責任體系。

  《條例》強調,注重數量和品質,強化糧源掌控;擇優選擇承儲企業,充實糧食儲備,加強市場監測,強化儲備調控;嚴格糧食收購、儲存、運輸、加工等經營行為,實施強制品質檢測,強化經營規範;完善糧食應急管理體制,健全糧食應急供應網絡,強化應急保供,從數量、品質、時空上保障廣大居民“舌尖上的安全”。

  顆粒歸倉 夯實糧食安全基礎

  糧食收購直接涉及種糧農民切身利益,是政府掌握糧源、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環節。2019年全省國有糧食企業累計收購1590萬噸,同比增加382萬噸,口糧始終掌握在自己手中。針對糧食生産和收購中存在的拋灑滴漏和損失損耗,為最大限度節糧減損,確保顆粒歸倉,全省糧食行業重點做好——

  加強收購組織。科學研判生産和市場形勢,採取騰並、銷售、租賃等方式保證收購所需倉容。針對今年小麥市場行情,在全省及時啟動最低價收購,分5批落實596個庫點445萬噸倉容開展托市收購,努力化解農民“賣糧難”,防止糧食在農民家裏儲存不當導致不必要損失浪費。各個庫點力求分品種、分等級、分倉儲存,嚴防混存降質和發熱霉變。

  優化收購流程。完善糧食收購共同擔保基金制度,充實共同擔保基金10.16億元,可滿足130億元市場化收購貸款需要,統籌考慮高峰期收購可能更為集中等情況,保證收購資金及時足額供應,做到資金及時兌付,糧食及時入庫。嚴格執行品質標準和質價政策,規範收購流程、憑證、資金、儲存、銷售等環節,加快糧食收購進度,防範農民排隊售糧、糧食進庫緩慢導致損失風險。

  積極為農服務。用好“滿意蘇糧”APP等手機應用,提前對接種糧大戶,推廣預約收購、錯峰收購,提供綠色通道等服務,保障大批量糧食及時入庫。在60個産糧大縣新建198個糧食産後服務中心,實現産糧大縣全覆蓋。目前烘乾設備1719台(套),烘乾能力11.59萬噸/日。積極提供代清理、代乾燥等服務,一方面幫助農民提等晉級、增加收入,另一方面減少糧食雜質水分,保障入庫糧食安全儲存。對一些不符合國家收購品質標準的糧食,幫助農民聯繫工業、飼料等用糧企業,確保超標糧物盡其用。

  優質工程 提升糧食産品品質

  堅持“優糧優儲”為引領。為滿足人民由“吃得飽”轉向“吃得好”,江蘇成功入圍國家 “優質糧食工程”首批支持省份,把“優糧優儲”作為關鍵環節,積極實施“五優聯動”,推進産儲購加銷融合,發揮“1+1>2”效應,加快實現由增産向提質轉變。2017年以來,全省在“優糧優儲”方面投入資金7.9億元,重點支持糧食倉儲加工企業加快推進倉儲設施現代化、儲糧技術科學化、倉儲管理規範化、産後服務優質化、人才隊伍專業化建設步伐,不斷提升綠色儲糧、智慧儲糧、節能儲糧、低溫儲糧水準。改造完善低溫準低溫儲糧倉容1913.2萬噸,佔完好倉容48.5%,列全國第一。應用環流熏蒸技術倉容2669.4萬噸,列全國第三。在全國率先建成省級糧食管理平臺——江蘇智慧糧食雲平臺,全省糧食儲備信息化管理水準不斷增強。

  建設“蘇糧矽谷”創新平臺。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與南京財經大學聯袂建設“蘇糧矽谷”,作為科技創新平臺,提供在糧食種植、收購、倉儲、物流、加工、銷售等全業務流程的服務,探索信息技術實時監控糧食在庫狀態,研究先進綠色生態儲糧技術抑制糧堆蟲害和延緩糧食陳化進程,促進節糧減損科技成果轉化與應用,改進糧食加工工藝裝備,著力提升産品出品率和資源利用率,努力把糧食原料“吃幹榨盡”。

  打造“水韻蘇米”省域品牌。糧油産品優質美味,居民就會更加珍惜不忍浪費。講究品質、偏愛品牌,是新時代的消費趨勢。為擦亮蘇米品牌,以《江蘇大米》團體標準為引領,確立“放心、好吃、營養”為蘇米品牌主旨,“柔、香、糯”主導蘇米産品特性,“水韻蘇米、味稻天成”彰顯江蘇稻作歷史文化特色和追求原味品質的統一口號。目前擇優認定50家企業發揮核心作用,到福州、鄭州、南京、合肥等地展示展銷。“水韻蘇米”一經亮相非常奪目:2019年,第三屆中國(三亞)國際水稻論壇暨首屆國際稻米博覽會上,“水韻蘇米”區域品牌喜獲金獎;中國(合肥)國際糧油展上,“水韻蘇米”再獲金獎;第九屆中國(北京)糧油榜,“水韻蘇米”又獲評中國糧油影響力公共品牌。根據江蘇千億元級優質稻米産業計劃,2019年研究制訂《蘇米品牌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明確蘇米品牌工作指南針、任務書、路線圖和時間表,力爭到2022年中高端大米佔全省大米産量的30%、大米銷售總額新增30%以上。

  愛糧節糧 營造良好社會風氣

  弘揚優良傳統。建湖縣馬廠糧庫新中國成立初期艱苦奮鬥、勤儉保糧,首倡“寧流千滴汗、不損一粒糧”,首創“無霉糧倉”,為全國“四無糧倉”建設貢獻智慧,一直是全國先進模範。時任馬廠糧庫主任呂斌同志1956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受到毛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親切接見。馬廠糧庫員工用實踐和汗水凝聚成以惜糧如金、勤儉節約,以庫為家、無私奉獻,克難攻堅、自力更生,敢於創新、精益求精,精誠團結、奉公守紀為內核的馬廠糧庫精神,是江蘇糧食行業的光輝和榮耀,一直引領糧食文化和行業文明建設。新時代全省糧食行業豐富馬廠糧庫精神內涵,開啟以“6S”為引領的倉儲規範化管理,積極應用先進儲糧技術節糧減損,不斷取得新成效。

  培育教育基地。為讓社會公眾體會“粒粒皆辛苦”,強化愛糧節糧意識,見識糧食倉儲加工過程,充分認識糧食重要性,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聯合省農業農村廳、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婦聯,分批培育“糧食安全宣教基地”,目前授牌2批共35家基地。宿遷建成“中國糧食博物館”,袁隆平題寫館名。常州城北糧庫建設“常州糧食文化館”,請進來走出去宣傳糧食文化,備受歡迎。從“一粒米”“一滴油”“一根面”的前世今生,到機器人管糧、數字化倉儲、花園式糧庫……人們對糧食有了新認識,愛糧節糧意識不斷增強。

  開展宣教活動。每年利用糧食科技周、食品安全宣傳周、世界糧食日等重要節日,舉辦糧食科普活動,印發糧食消費知識手冊,開展愛糧節糧宣傳教育,營造全社會珍惜糧食、節約糧食良好氛圍。無錫市組織本地機關、學校、企業走進“陽光糧倉”,參觀“無錫米市”歷史,成為紅色教育的新看點。南京艾津稻園定期組織家庭和學生開展親子活動,深入田頭插秧摘果,讓孩子們在樂趣中體會種糧艱辛,成為旅遊新熱點。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2020年正值“十三五”收官之年,2021年是“十四五”開啟之年,站在歷史交匯點上,保障糧食安全依然任重道遠,愛糧節糧永遠在路上。全省糧食和物資儲備系統將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部署,在節糧減損上孜孜追求,在引導消費上久久為功,夯實糧食工作基礎,扛穩糧食安全責任,為“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貢獻力量。(新華日報 作者 李德 何廣龍)

編輯:羅毅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