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聚力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
來源:新華日報  |  2020-10-19 09:51:29

  原標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聚力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 ——江蘇省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五年發展回顧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聚力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聚力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聚力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

少數民族發展資金扶持的沭陽縣趙莊村萬畝葡萄園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聚力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

豐縣匯豐社區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聚力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

阜寧縣左范村美麗村莊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聚力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

高郵菱塘回族鄉成立30週年文藝匯演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聚力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

“紅石榴家園”創建活動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聚力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

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活動現場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聚力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

我省支教老師走訪雲南寧蒗學生家庭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聚力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

  江蘇是少數民族散雜居地區,55個少數民族齊全,全省現有少數民族常住和流動人口近100萬人。現有1個民族鄉(揚州高郵市菱塘回族鄉)、1個享受民族鄉待遇的鎮(南京市六合區竹鎮鎮),39個民族村(社區、居委會)。全省有100個清真食品基本供應點、59家少數民族特需商品定點生産企業、18所民族中小學、2所內地西藏民族中學、11個新疆內地高中班、13個省級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訓練基地。

  近5年來,全省各地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族工作的重要論述和對江蘇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認真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緊緊圍繞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主題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主線,秉持“重在平時、重在交心、重在行動、重在基層”的理念,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得到切實加強,民族聚居地方經濟社會實現快速發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斷深化,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係日益鞏固,全省各族人民同心協力書寫新時代全面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的壯麗篇章。

  民族團結進步事業蓬勃發展

  全省上下認真貫徹落實《省委辦公廳 省政府辦公廳關於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實施意見》,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堅持重心下移,綿綿用力,久久為功。持續開展“六個示範”創建、“民族團結進步宣傳年”“民族團結主題月”“民族政策法規宣傳周”等活動,努力營造各族群眾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的社會環境。先後涌現出一批先進群體和優秀個人。在2019年9月舉行的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江蘇省有11個集體被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稱號,15名個人被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稱號。南京市達浦生紀念館、高郵市菱塘民族文化宮等7家單位,被命名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張家港市、南通中學等28家單位被命名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範區(單位),徐州市泉山區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民族文化展館、蘇州市姑蘇區友新街道四季晶華社區主題教育館等10家單位,被評為江蘇省民族團結進步主題教育館,有75家單位被評為江蘇省民族團結宣傳教育示範單位,205個社區被評為江蘇省民族工作示範社區。在2019年8月開展的全省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期間,十幾萬人次先後在南京、揚州等地參觀全省民族團結進步攝影展和巡展。省委宣傳部、省委統戰部、省民宗委、省教育廳等部門聯合舉辦“七秩薪傳石榴情,同心共築中國夢”民族團結進步網上知識競答活動,累計參與答題近150萬人次,全省掀起學習宣傳民族團結進步知識的熱潮。

  民族聚居地方經濟建設成就斐然

  多年來,江蘇堅持“適度傾斜、優先發展”的原則,努力推進民族聚居地方的經濟社會發展。先後出臺了《省政府關於推動民族鄉(鎮)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意見》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加快推動民族村鎮建設提檔升級,助推民族鄉(鎮)村與全省同步建成更高水準小康社會,少數民族聚居地方特色産業初具規模,少數民族群眾收入水準不斷提高。著力創建公共服務設施完善、特色民居保護良好、特色産業蓬勃發展、與自然環境相協調的少數民族特色村鎮,常州市武進區雪堰鎮城西回民村等8個民族村入選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名錄。高郵市菱塘回族鄉2018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為江蘇改革開放作出突出貢獻的先進集體”稱號。2019年,實現地區生産總值47.4億元、財政收入2.74億元、農民人均收入3.62萬元,主要經濟社會指標名列全國1000多個民族鄉的前列。享受民族鄉待遇的南京市六合區竹鎮鎮,已發展成為國家特色景觀旅遊名鎮。在中央和省級少數民族發展資金的大力支持下,省民宗委牽頭,採取“委地共建、百萬幫扶、物業推動”三管齊下的幫扶措施,支持經濟薄弱民族村加快發展。截至2019年底,全省39個民族村村集體年收入全部達到18萬元以上,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和脫貧攻堅任務順利完成作出了積極貢獻。

  城市民族工作成效顯著

  創新推進城市民族工作,積極探索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的新路徑、新舉措,把“建立和完善城市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體系”作為主攻目標,將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納入全省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總體規劃。建立面向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綜合服務窗口,融入社區網格化管理,提供“一站式”公共服務,引導來蘇務工、經商等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申領居住證,為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提供政策諮詢、就業指導、技能培訓等服務,幫助解決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社保、醫療、子女入學等實際問題,實現了全省13個設區市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體系全覆蓋。各地紛紛建立以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培訓、城市管理政策解讀、就業創業信息推送等為主要內容的語言文化政策教育培訓基地,加大就業創業扶持、社會保障等幫扶力度,有序推進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更好融入城市。南京市被評為“全國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示範城市”。牢牢把握社區這個城市民族工作的著力點,推動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從生活環境、工作崗位、文化娛樂等日常環節入手,鼓勵少數民族群眾走出家門、走進社區,多交流、多交往,尊重差異、包容多樣,積極創造各族群眾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的社會條件。先後打造出南京市棲霞區“郭鳳萍工作室”、昆山市“朱大姐民族團結工作室”、無錫市濱湖區“民族工作議事室”等近百個城市民族工作亮麗品牌,成為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的重要陣地,架起了政府與各族群眾的“連心橋”。在2020年全國民委主任會議上,我省作城市民族工作典型發言。

  少數民族文化和社會事業日益繁榮

  在少數民族群眾相對集中的地區設立民族中學、小學、幼兒園,設立民族教育專項經費,推進民族學校快速發展。挖掘和保護少數民族優秀文化,設立民族文化專項資金推進民族文化事業發展,舉行全省少數民族文藝表演、優秀民族文藝節目下鄉等活動,展示少數民族優秀文化建設成果。2015年,無錫市演藝集團歌舞劇院(江蘇民族舞劇院)與新疆阿合奇縣歌舞團合作打造柯爾克孜族舞劇《英雄·瑪納斯》,成為全國“文化援疆”的首部舞臺劇目,在第五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上榮獲劇目銀獎。無錫市編創的大型民族舞劇《天山魂》,作為江蘇省文化援疆重要項目,于2019年4月在無錫市首演成功,並先後赴黑龍江、河北、山東、新疆等地巡演20多場次,獲得社會各界廣泛認可。廣泛開展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活動,積極培養選拔優秀少數民族運動員,每年舉辦一次全省性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比賽,我省參加歷次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都取得了較好成績。在2019年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上,江蘇代表團獲得3個一等獎、4個二等獎、11個三等獎,獲獎數量和獲獎等次創我省參加全國民族運動會新高。

  對口支援民族地區成果豐碩

  “十三五”以來,江蘇省在對口支援工作中,確立“以科學規劃為引導,以改善民生為重點,以項目建設為抓手,以幹部援助為關鍵”的工作方針,充分發揮經濟、人才、科教等資源優勢,共計投入各類幫扶支援資金267億元,實施援建項目8300多個,選派幹部以及教師、醫生等專業人才8200多人,對口支援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十三五”期間江蘇援藏工作實現從初期的項目援建為主,向管理、技術等軟體援助為主的轉變,從對口支援為主,向全面合作轉變,從關注經貿活動為主,向推進民族團結交融轉變,得到受援地各族幹部群眾的廣泛好評。産業援疆實現就近就地就業2萬多人,目前在江蘇務工經商的新疆各族群眾超過3萬人。鎮江市近年來實施“名校長+中層管理骨幹+學科帶頭人”的“組團式”教育援疆,為打造新疆教育高地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江蘇同時注重做好對其他地區的對口支援工作,“十三五”以來,全省共安排援青(青海)資金12.2億元,實施項目105個;安排援助三峽庫區資金1.56億元,實施項目87個,幫助受援地提高經濟社會發展水準。獲得“江蘇時代楷模”稱號的海安市寧蒗支教教師群體通過教育幫扶,累計為雲南省寧蒗彝族自治縣培養初、高中畢業生2萬多名,1萬多名成為中專生、大學生,書寫出東西部扶智脫貧、民族團結進步的時代篇章。(新華日報 作者 蘇民宣)

編輯:羅毅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