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臭氧濃度江蘇省最低
來源:新華日報  |  2021-01-06 11:16:10

  原標題:南通:臭氧濃度全省最低

南通:臭氧濃度江蘇省最低

南通:臭氧濃度江蘇省最低

南通:臭氧濃度江蘇省最低

南通:臭氧濃度江蘇省最低

  2020年以來,南通市的治氣成績單值得點讚:截至2020年12月21日,南通市優良天數比例為88.8%,同比增加8.2個百分點,為全省最高;臭氧日最大8小時第90百分位值為14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7%,為江蘇省最低。

  這兩項之“最”對南通來説意味著什麼?南通市生態環境局局長程煒説,這既是成績,也是壓力。成績源於其在著力調整四大結構、有效應對重污染天氣、層層壓實各方責任等方面所做的持續不斷的努力;壓力則意味著圍繞“空氣品質只能變好,不能變差”的目標,2021年南通市的治氣考核指標將進一步提高,任務將更加艱巨。

  防治臭氧污染,南通能否“躺贏”

  生態環境品質受內源和外因雙重因素影響,特別是大氣環境品質易受地理位置、氣象條件、區域傳輸等外因影響。

  打開江蘇省地形圖,可見南通這座面積為8000多平方公里的城市,位於江蘇省東南部、長江三角洲北翼,東抵黃海、南望長江,擁有長江岸線226公里。

  濱江臨海的區位特點客觀上使南通市的大氣污染物易於擴散。那麼,是不是基於這种先天優勢,南通市在臭氧污染防治方面就可以“躺贏”呢?

  南通市生態環境局大氣處負責人丁年龍介紹説,並非如此。“南通是我國首批對外開放的14個沿海城市之一,工業發展起步早,産業結構偏重,能源結構以燃煤為主。2018年,其煤炭消耗量為1929.6萬噸,位居江蘇省第三;VOCs(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量為102196.2噸,位居全省第四;機動車保有量超過200萬輛。市區沿江港口碼頭密集、火電熱電密布、船舶流量巨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和開發強度都很高。”

  南通市如皋生態環境監測站站長浦小軍説:“今年如皋市環境空氣品質總體呈現向好趨勢。截至2020年12月12日,我市PM_2.5年均濃度和優良天數比例這兩項指標改善幅度在南通各縣(市、區)中均排名第二。但在總體向好的同時,2020年我市臭氧超標天數不降反升。截至12月12日,全市全年已有超標天數49天,其中臭氧超標佔到73.4%,成為威脅我市優良天數比例的最主要原因。”

  可見,複雜的形勢仍然給南通市防治臭氧污染帶來了巨大挑戰。南通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申衛民表示:“2020年夏季氣溫總體不高,降水量較大,未出現長期高溫晴熱天氣,但2021年氣象條件難以預測,空氣品質中臭氧指標改善難度增加。在氣象條件和外來輸入因素無法控制的情況下,只有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治理,真抓實幹,將人為因素發揮到極致,才能掌握主動權。”

  內外污染源疊加,南通如何突圍

  2020年12月15日下午,南通市攻堅辦和市大氣辦聯合約見全市部分大氣環境品質指標差于2019年的省控大氣環境監測站點執行點位長。約見現場,一片緊張氣氛。據了解,這些執行點位長被約見的原因無一例外是監測站點臭氧超標問題。

  綜合各點位長對臭氧超標的原因分析,主要原因雖各有不同,但集中在氣象條件不利、産業結構不合理、監測站點周邊污染源較多、VOCs排放重點監管企業無組織排放治理有待加強等方面。

  而這些問題,也是整個南通市在防治臭氧污染的道路上面臨的“攔路虎”。丁年龍説,近3年來,南通市始終貫徹“控煤、降塵、治企、管車、禁燒、聯防”12字方針,狠抓産業結構調整、大力推進低VOCs清潔原料源頭替代、加強重點行業無組織排放治理等,堅持顆粒物與VOCs協同控制。同時,伴隨大氣污染防治逐漸走向縱深,南通市逐漸織緊了專項整治行動之網,劍指關鍵問題,幫扶企業整治。

  區域傳輸是導致其臭氧指標超標的主要客觀原因之一。臭氧是二次污染物,是VOCs和氮氧化物等前體物在陽光照射下通過光化學反應産生,其形成及升至峰值一般都需要數個小時。監測表明,當前體物隨風輸送到源頭下風向的地方,臭氧會形成濃度高峰,導致臭氧濃度高過源頭所在區域。因此在長三角地區,城市之間隨不同風向的相互傳輸對臭氧濃度的影響是客觀存在的。

  不利氣象條件疊加區域污染傳輸,的確加大了大氣治理的難度。但是南通市生態環境局明確應“化壓力為動力,全力做好臭氧治理工作”,要求各地在這場戰役中把握主動權。

  “從實踐經驗看,身邊有成功案例。”申衛民所指的成功案例,是南通中遠海運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遠川崎船舶)等VOCs排放大戶的減排實踐。

  中遠川崎船舶的環保總監張海東介紹説,這家公司位於虹橋站點西南方向1.4公里,在夏季極易影響國控虹橋站點的監測數據。“我們在鋼材預處理、涂裝等工序使用大量油漆,年均使用約5800噸(含稀釋劑、固化劑)。2018年起,先後投資2865萬元,在VOCs達標排放的基礎上,進一步降低排放標準。同時,在夏季晴熱天氣下採取白天高溫時段涂裝工段錯峰錯時生産的方式,取得明顯的減排效果。鄰近的虹橋站點臭氧超標天數2019年為34天,2020年為29天。”

  在素有“船舶之鄉”美譽的南通,以中遠川崎為代表的船舶行業在預處理和涂裝工序的VOCs減排並非個案,有的還延伸到其他方面。2020年11月30日,南通振華重型裝備製造有限公司購置的18台環保性能最優的非道路移動機械批量啟用,有效杜絕廠區作業機械“冒黑煙”現象,與公司投資近4000萬元的“四級緊密過濾+沸石轉輪+RTO”裝置共同守護和凈化大氣環境。

  作為化工企業,南亞塑膠公司是南通市區VOCs排放大戶,企業在源頭治理(改用低VOCs含量清潔原料)和高效末端治理設施建設上“兩手抓”。公司從源頭上將部分生産線的油性溶劑改成水性溶劑,還安裝了沸石轉輪-RTO裝置,用於末端VOCs和無組織廢氣處理,去除率可達90%以上。

  臭氧污染防治:曲折改善總體向好

  “我們要充分認識污染治理現狀。當前,我市化工、工業涂裝、傢具等行業排放量仍然較大,且部分企業污染治理水準不高,廢氣無組織排放問題仍較為突出。如何實現靶向治理、精準治理十分重要。據南通市VOCs污染源解析數據,全市工藝過程源和溶劑使用源對臭氧生成的貢獻率達到55.9%,其中芳香烴等光化學活性物質,是VOCs中需要重點治理的‘活躍分子’。管住芳香烴,會對南通臭氧‘削峰’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今年我們把芳香烴作為VOCs治理的靶向目標,建立企業VOCs排放‘指紋庫’,特別是在船舶製造、傢具、工程機械、集裝箱、鋼結構、汽修等行業中大力度推進清潔原料替代,全流程實施廢氣收集,高效落實末端處理,覆蓋到涉VOCs物質的儲存、裝卸、使用、運輸和處置等各個環節。”南通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2021年4月底前是實施臭氧治理的黃金期,要積極推進“夏病冬治”,提高整治標準,解決污染治理從“有”到“優”的問題。

  經驗表明,要實現區域大氣環境品質持續改善,70%靠産業結構調整等根本性措施,30%依賴末端治理和管理。減排是硬道理,項目是硬措施。下一步,南通市將圍繞重點指標、重點區域、重點行業,抓住減排這個當前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牛鼻子”,有的放矢,提升管控的科學性、針對性。

  與此同時,丁年龍表示:“由於受多種因素影響,大氣治理往往是個曲折改善的過程。我們在積極推動污染減排的同時,也建議能從更長週期來考量一個地區的治污減排成效。”他解釋説,“基於同樣的污染物排放量,在不同年份的氣象條件下,污染指標可能會上下浮動10%,個別城市可能還會達到15%。所以,一個地區有時儘管實現了減排,但是當客觀的環境容量變差,無法與大氣污染物減排相抵消時,仍會發生大氣污染過程。無論是臭氧還是PM_2.5都是如此。但從一個較長的歷史時期看,一個區域的氣象條件、區域傳輸情況總體是穩定的,本地和周邊地區都在治理大氣。所以,只要保持戰略定力,沉著應對,堅持污染物減排大方向不動搖,從較長週期觀察,一個地區的空氣品質一定會呈現出在曲折中逐步趨好的狀態,最終做到持續改善。”

編輯:楊心怡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