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淮安區“三化”做細做實青少年法治教育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1-02-07 17:31:58

  國際在線江蘇報道:2020年以來,淮安市淮安區以“強化青少年法律意識·打造周恩來故里明天”為主線,以體系化運行、立體化打造、典型化引領為抓手,積極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格局,青少年法治教育普及率達99%,在校中小學生違法犯罪率控制在萬分之一以下。

 體系化運行,提升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質態

  淮安區建立形成青少年法治教育“四抓”工作體系,一是常規教育抓陣地,在校學生以學校為陣地,社會青少年以社區青少年法律學校為陣地,楚州中學運用“模擬法庭”形式,常態化對青少年學生進行法律法規教育;二是系統教育抓培訓,把法治教育納入學校正常教學計劃,每月安排一個課時法治講座,在學期開學和期末時對青少年學生進行法律知識專題培訓,由法治副校長或輔導員進行面授輔導;三是行為教育抓規範,通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新時代文明實踐等教育活動開展,健全青少年行為管理和約束機制,增強青少年學生的法律素質;四是平時教育抓活動,通過舉辦法律知識競賽、觀看法治電影、觀摩法庭庭審、法治徵文、見習法官、見習交警等活動,引導青少年自覺學法用法。2020年,淮安區組織青少年開展各類法治活動120余次。

  立體化打造,優化青少年法治教育平臺載體

  淮安區一是特色載體學法治,建立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中心,運用VR互動、全息投影互動感應等多媒體技術手段,打造青少年接受法治熏陶的實境課堂,新建憲法宣傳教育館,採用手繪漫畫的形式解讀從出生到離開這個世界,法律賦予公民的權利和公民與各類法律的關係,激發青少年學憲法、護憲法、遵憲法、用憲法的動力;二是紅色載體傳法治,利用淮安區周恩來故居、周恩來紀念館、新安旅行團紀念館等豐厚德育資源,舉辦“讀法律書、做守法人”“學新旅、憶先烈”“沿著周爺爺的足跡前進”“學習周爺爺,爭做四好少年”“法律伴我成長”“校園小交警”等特色法治活動;三是校園載體講法治,在各中小學校普遍設立法治副校長,利用黑板報、宣傳欄、校園廣播、多媒體系統、宣傳櫥窗等載體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淮安外國語學校設立法治廊道,鐫刻製作普法小木牌,懸挂于校園櫻花大道兩旁的樹上,利用教學樓長廊,及時更新法律知識、案例等,布展學生創作法治書法、法治手抄報等作品,為青少年學生學法營造濃厚氛圍。

  典型化引領,打造青少年法治教育特色品牌

  淮安區檢察院圍繞預防校園欺淩,創新普法形式,全國首創反校園欺淩原創歌曲《青春需要溫暖》,獲“最佳創意獎”等四項國家級獎項、一項省級獎項、兩項市級獎項。淮安區法院創新打造“春雨家園”工作品牌,建立維權、幫教、關愛、普法等子工程,健全工作機制,常態化開展法治進學校、進社區、進家庭工作。淮安區關天培路小學紮實開展國家安全、禁毒、保護環境等方面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活動。全國法治宣傳教育模範個人、“普法達人”潘恒球,多年來致力於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選取青少年犯罪真實案例,自編自講法治故事,2020年以來,義務為青少年學生上法治課50多場,受教育學生達3萬餘人次,被司法部評為首批全國“司法為民好榜樣”。(文 丁玲 許濱淮)

編輯:楊心怡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