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臺烈士陵園:見證歷久彌堅的信仰
來源:新華日報  |  2021-07-08 11:21:55

雨花臺烈士陵園:見證歷久彌堅的信仰

雨花臺烈士陵園 喻華軒 供圖

  “請黨放心,強國有我!”7月1日,雨花臺烈士紀念館15名紅領巾講解員首次“上崗”並鏗鏘承諾。幾天前,雨花臺烈士陵園管理局出品的紀錄片《那一年,我們正年輕》開播,通過舞臺劇、朗誦、沙畫等多種方式,在時空轉換中展現當代年輕人與雨花英烈精神上的共鳴。

  一處紅色地名,就是一座無言的精神“豐碑”,傳遞精神的火炬,照亮前進的道路,讓中國共産黨人的“紅色基因”歷久彌新。位於南京城南的雨花臺烈士陵園,正是這樣的一個地標。它見證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産黨人和愛國志士用鮮血和生命,鑄就“兩高一大”雨花英烈精神。1949年12月12日,南京市第一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第二次會議作出建設雨花臺烈士陵園的決議,雨花臺烈士紀念館、紀念碑先後落成。

  “南京市雨花臺區的命名,充分彰顯了雨花臺的‘紅色影響力’。”南京市地名專家組成員王聿誠介紹,江蘇省復設之初,南京市下轄11個區均以數字代稱,名字分別是第一區到第十一區。1955年,南京市11個區正式更名,其中第十區正式更名為雨花臺區。

  雨花臺烈士陵園裏,長眠著這樣一位英烈,他33歲就擔任了南京市委書記。被捕入獄後,面對來探監的母親,他用“母子分梨”來表達為共産主義信仰獻身的決心,他就是雨花英烈孫津川。孫津川犧牲後,他的侄女孫以智40多年如一日宣講英烈故事,雨花實驗小學還成立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中隊,已傳承了13屆。信仰的種子,被播撒在新一代的孩子心田。

  “和我原先想像的不一樣,他們(雨花英烈)並不是‘活不下去鬧革命’,而是把短暫的一生奉獻給了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使命!” 雨花臺烈士紀念館90後研究員劉志亮在深入研究史料後感慨。

  賡續“紅色基因”,釋放“地標效應”。早在上世紀80年代,雨花臺烈士陵園西殉難處建成“紅領巾廣場”。進入新時代,這份信仰歷久彌新。2019年,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雨花臺區在全區開展“英雄支部”創建。今年3月和6月,分批向64個區級機關授旗以雨花英烈名字命名的“英雄支部”;2021年4月,南京青少年“四史”學習教育示範推進現場會在這裡舉行,“傳承英烈精神、爭做時代新人”的青春宣言響徹雨花臺。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雨花臺烈士陵園“實境課堂”裏,幾乎每天都有全國各地的單位組織前來瞻仰英烈,傳承精神,學習這本“最生動”的紅色“教科書”。王聿誠説,“紅色地名是重要的歷史載體,講好紅色故事,賡續精神血脈,是為了記住來時路,更是為了奮進新征程。”(新華日報 記者 王世停 周敏)

編輯:羅毅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