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江蘇報道:近年來,南通市海門區以法治鄉村建設為載體,以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建設為抓手,探索黨建引領下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模式,村民群眾獲得感、滿意度不斷增強。
村民自治,擴大鄉村治理群眾參與。海門區按照主體多元、各方平等的原則,建立村民自治理事會,提高村民議事、理事、管事等水準;搭建村民自治協商標準化平臺、村民自治協商政策性平臺、村民自治協商信息化平臺,不斷豐富村民自治協商的時代內涵;推行四種“微自治”,通過培育“微組織”、建立“微信群”、推行“微服務”、打造“微文化”,不斷豐富村民自治形式。
法治服務,豐富鄉村治理法治內涵。海門區運用“互聯網+公共法律服務”思維,合理宏觀佈局,擇優構建框架,標準流程服務,規範制度管理,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將公證處、法援中心、司法鑒定所、司法所、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等法律服務資源導入“12348”司法行政微信公眾號,實現“微服務、微諮詢、微活動”等功能有機整合;做優“村(社區)法潤民生微信群”,高標準配備“法律明白人”,充分發揮“六大員”作用,構建扁平化、多層級、快捷、精準的服務溝通平臺。
德治熏陶,彰顯鄉村治理時代新風。海門區按照一鎮一特色、一村一品牌的原則,全面推廣使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網絡管理中樞,形成市、鎮、村協同聯動的工作格局;以黨委政府為主導、黨員幹部為骨幹、人民群眾為主體,大力發展社會志願組織,壯大志願服務力量;組織開展文明單位與鎮、村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結對共建活動,推進優秀志願服務組織與各級志願服務隊結對工作,提升志願隊伍服務水準。(文 王鋒 王施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