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江蘇頻道消息:1938年,雜交水稻專家石明松出生於如皋市石莊鎮東小圩,在這裡度過了少年時代。當時家中就兩間破草房,父母一年到頭在土地中扒拉不出多少糧食。年少家貧,讓石明松比同齡人更成熟,更有想法。
1959年畢業于荊州農校(現合併到“荊州職業技術學院”)後,石明松被分配至湖北省仙桃市沔陽縣從事農業技術推廣等工作。在當時極為簡陋的條件下,石明松以普通農技員身份,一頭撲向雜交水稻技術研究。他意識到,除了田間地頭的實踐,還需要系統補充理論知識。他一邊撲在試驗田裏,一邊擠出時間,中專畢業的他系統地學習了《遺傳育種學》《植物生理學》《植物栽培學》《生物統計學》《水稻遺傳生理學》等大學課程,同時鑽研了幾十種國內外的水稻專著和雜誌,做了300多萬字的讀書筆記,為他的科研視窗打開了一個更為廣闊的視野。
石明松的讀書筆記
在1978-1984年的6年時間裏,石明松對水稻不育株進行多次測交、回交,發現不育株的再生分蘗上能自交結實,分期播種的結果表明育性與光照長度有關。由此他提出來水稻育種的全新設想:在長日高溫下制種,在短日低溫下繁殖,一係兩用。石明松在光敏感不育水稻探索道路上攻克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關,終於獲得豐碩成果,劃時代的“兩係雜交水稻”由此開端。
石明松在觀察水稻
1987年,“兩係法”水稻研究被正式列為“國家863計劃”的第一個項目,編號101,石明松為專家組成員。
2014年1月10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兩係法雜交水稻技術”榮獲2013年國家科學技術獎特等獎,他兒子石新華代他去北京市領的獎。可惜這一天,距石明松辭世已經26年。(文/圖 冒建國 周寶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