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大興“五風” 強勢開局 徐州體育,揚帆邁進新時代
本屆東京奧運會,徐州健兒載譽而歸。7位徐州籍運動員斬獲3金4銀和兩個第4名、兩個第7名的優異成績,金牌總數位居全國地級市前列,獎牌總數佔江蘇軍團的56%,創造了徐州籍運動員自1988年參加奧運會以來的最佳戰績。
體育強則中國強,國運興則體育興。“十三五”期間,徐州大力發展體育事業,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加快推進體育強國建設”戰略部署,讓體育融入百姓生活,助力經濟發展,塑造城市形象。如今的徐州,競技體育成績斐然,後備人才培養和輸送力度不斷加大;群眾體育熱潮洶湧,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城市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3.23平方米。
“徐州是一座歷史悠久又充滿生機的城市、一座承載著光榮與夢想的城市。”徐州市委書記莊兆林表示,當前“輕裝上陣”的徐州,正興起“學習研究、真抓實幹、攻堅克難、改革創新、勇爭一流”五種風氣,強勢開局“十四五”,向著建設“實力徐州”“創新徐州”“美麗徐州”“善治徐州”“幸福徐州”的發展願景,全力奔跑。
風正帆滿,
競技體育後勁十足
徐州是體育強市,更是我省競技體育後備人才的搖籃,這裡從不缺乏運動的激情與豪邁,多名運動員在籃球、足球、乒乓球、體操、擊劍、拳擊、射擊等項目中登上奧運賽場,摘金奪銀。
本屆東京奧運會,張雨霏在一天內先後拿下女子200米蝶泳以及女子4x200米自由泳接力的金牌,並與隊友一同打破女子4x200米自由泳接力的世界紀錄;許昕則隨中國男子乒乓球隊,拿下了團體項目的金牌。
近年來,徐州競技體育堅持走“高定位、長週期”體育後備人才培養之路,積極探索“精兵之路”,在弘揚新時代體育精神、凝聚社會正能量中不斷迸發著新的力量。截至目前,該市共計有41人獲得101次世界(奧運)冠軍。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競技體育輝煌成就的取得,離不開體育後備人才基礎的培育工作。通過深化體教融合,徐州深入開展“市隊縣辦”“市隊校辦”“一校一品”“一校多品”以及創新青少年體育後備人才小學、初中、高中一條龍培養模式等,讓競技體育發展後勁十足。
據統計,“十三五”期間,徐州共開展26個競技體育後備人才業餘訓練項目,基層訓練點58個,“市隊校辦”隊伍10支,常年業餘訓練人數2300余人;建成國家級高水準體育後備人才基地5個、省級青少年體育俱樂部63所;向省級以上優秀運動隊輸送運動員92人,有62人次獲得全國和洲際比賽冠軍,7人次獲得世界冠軍。
當前,國家正大力推動體教融合,徐州市體育局以制度政策保障體教融合良性運轉、以科學佈局推動運動項目有序發展、以優良師資保障體教融合質優效高、以標準化創建豐富青少年體育供給、以賽事為杠桿激活青少年體育市場,建成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215所、省級體育特色中學82所,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市隊校辦全面開花,打造出了一個極具特色的體教融合“徐州樣板”。
為下好“先手棋”,激勵精英教練員和優秀退役運動員到體校、學校、俱樂部以及體育社會組織執教,徐州還將全市基層學校、業餘體校、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和社會體育組織的教練員納入專業培訓範圍,每年青少年通識和基礎體能培訓超600人,運動項目專業培訓每年10個項目400人以上。同時,將教育部門優秀體育教師納入“青藍工程”教練員培訓計劃,在體育教師中培養一批具有引領示範作用的“領頭羊”,帶動項目整體發展。
徐州還鼓勵有條件的學校積極承辦各級各類青少年體育賽事。每年舉行市級中小學生體育競賽20余項,參與青少年5000余人;130余支隊伍近3000名中小學生代表縣市區和學校參加“市長杯”校園足球聯賽;逐漸形成覆蓋全市、類別多樣、系統銜接的青少年市級競賽體系。
當前,徐州“市縣深化體教融合發展”工作得到全面落實,為努力提升青少年體質健康水準,培養更多的高水準體育後備人才,從隊伍建設、獎勵激勵和長效機制等方面建立起較完善的保障體系。
熱潮洶湧,
群眾體育發展蓬勃
競技體育帶來的輻射效應,帶動徐州全民健身熱潮洶湧,成為其健康幸福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一城青山半城湖”之稱的徐州,林木覆蓋率30.54%,7個湖泊點綴其中,19個自然公園面積達41.18千公頃。
徐州本著“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發展理念,不斷加強場地設施建設,涌現出“頂天立地”的奧體中心,以及“鋪天蓋地”的群眾體育健身設施;積極構建形式多樣、內容多元、豐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動體系,讓群眾在山水之間暢享運動。
“十三五”時期,徐州建成社會足球場地160片;全市共有體育場地23121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3.23平方米;年開展“全民健身服務行”系列活動40多場、各類健身比賽活動300余場次;全域建成省級公共服務體系示範區;行政村農民體育健身工程、鎮、街道體育社團組織實現全覆蓋。
數據顯示,徐州全市共有社會體育指導員39649人、晨晚練點6383個、體育類社會組織938家,體育公園80個、健身步道1079.05公里、全民健身路徑6243套;經常參加體育鍛鍊的人口比例佔45.33%,國民體質監測合格率達95.09%。
不僅如此,自2019年起,徐州每年舉辦貫穿全年的全民健身體育大會,十余個項目、數十場比賽,因時、因地、因人群、因行業廣泛開展主題鮮明的全民健身活動,唱響全民健身“四季歌”。
此外,作為全國著名的武術之鄉,徐州是全國唯一一個既有縣級“全國武術之鄉”稱號,又有市級“全國武術之鄉”稱號的城市,崇文尚武的徐州人,早已將武術融入城市體育基因之中。據不完全統計,徐州有37個武術拳種,每天習武健身的群眾有100多萬人,全市60%中小學開展武術進校園活動,參加各類武術比賽成績突出,擁有多名武術世界冠軍。徐州,一直在培育符合城市氣質的賽事。從2016年至2019年,徐州連續4年舉辦“絲路漢風”國際武術大賽,每年吸引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00多名運動員參賽。
黨和國家領導人強調,要緊緊圍繞滿足人民群眾需求,統籌建設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構建更高水準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為助力群眾體育發展,今年以來,徐州市體育局把提升群眾獲得感與幸福感作為尺規,制定“我為群眾辦實事”實施方案,確定年內新建6個體育公園、35公里健身步道、新建95處全民健身設施、建設園林綠地步道50公里、舉辦全民健身志願服務200場次。
乘勢而上,
描繪創新發展藍圖
體育承載著國家強盛、民族振興的夢想。體育強則中國強,國運興則體育興。邁入“十四五”新征程,徐州體育事業與經濟社會同頻共振,煥發出勃勃生機。
作為徐州向世界展示彭城風采的一張亮麗城市名片,徐州馬拉松自2017年創辦以來,用時3年便晉陞為全國“金牌”賽事,併入選世界田聯世界馬拉松TOP100榜單;2021年,“徐馬”成為本年度國內級別最高的馬拉松賽事,完成了從“青銅”到“王者”的華麗轉身。
堅持走群眾馬拉松與高水準馬拉松競技比賽相結合辦賽模式的“徐馬”,先後實現與全國馬拉松錦標賽暨亞運會、世錦賽、奧運會馬拉松選拔賽“三賽合一”,使徐州成為連續承辦亞運會、世錦賽、奧運會選拔賽“大滿貫”賽事的全國唯一的地級城市。
2021年的徐州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將開展全民運動健身模範市創建,辦好品牌體育賽事,推動競技體育和群眾體育協調發展。
42.195公里的賽道,串聯起徐州一城山水,讓選手們在競技的同時,一睹徐州經濟社會發展成就。2017年,國務院批復徐州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定位;2018年,徐州榮膺聯合國人居獎;2019年,徐州躋身“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第10位。
賽場上,徐州體育人“永不服輸,勇爭第一”;賽場下,彭城兒女“敢於創新,奮勇爭先”。以全民健康托起全面小康,以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徐州“十四五”指標體系中,涉及民生福祉類的包括“百姓富”和“社會文明程度高”兩大類13項指標,佔比超過三分之一;重點任務上,十大領域中直接涉及人民群眾利益的有26項,佔比達65%。低收入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量和增幅居全省前列,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成效顯著,就業穩定、養老金提高、醫療保險完善、新居林立、菜籃子豐盛、居民收入增加……改革發展的成果看得見、摸得著。
此前,徐州市委書記莊兆林提出,將瞄準既定的“十四五”目標任務,積極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深入實施“工業立市、産業強市”戰略,全力打造貫徹新發展理念區域樣板,全面建設“五個徐州”,在“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的火熱實踐中作出更多徐州貢獻。
“在市委、市政府長期以來對體育工作的大力支持下,徐州體育事業迎來了加速發展的歷史新機遇。”徐州市體育局黨委書記靖飛表示,將始終與人民想在一起、幹在一起,風雨同舟、同甘共苦,在實際工作中涵養“學習研究之風、真抓實幹之風、攻堅克難之風、改革創新之風、勇爭一流之風”,持之以恒地以體育高品質發展提升群眾幸福指數,在各項體育工作中持續取得新成效、實現新突破,助力全市高品質發展、推進“五個徐州”建設,為譜寫“強富美高”新徐州建設篇章注入體育力量。 (新華日報 作者 張濤 謝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