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江蘇報道(韓小強 通訊員 朱琳旖):為深入推動黨史學習教育進家庭往實處行、往深處走,讓家庭成為傳播黨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的強大動力和重要陣地,蘇州張家港市婦聯通過孵化站、加油站和中轉站,為黨史學習教育進家庭持續供能。
黨史宣講小隊送課入戶 攝影 蘇港軒
孵化站:為紅色學習注入活力
為了讓黨史學習教育的種子更好地被培土、被孵化,張家港市婦聯招募志願者,組建黨史宣講小隊,打包課程內容,“送課入戶”。借助農村前庭後院環境好、人氣旺的優勢,宣講隊員們穿庭入院,開設“庭院課堂”“板凳課堂”,以“面對面”形式,為身邊婦女姐妹講述生動鮮活的黨史故事,讓黨史入耳、讓精神入心。
“庭院課堂”還設有豐富的課後活動,由美麗庭院主人唱主角,婦女家庭齊參與,共同學習、分享心得。
加油站:為紅色家風增能添量
為汲取黨史奮鬥力量,施澆紅色養分,不斷加深家風的厚度與醇度,張家港市婦聯秉承“標杆引路,典範先行”的工作思路,倡導黨員幹部家庭、婦聯執委家庭、最美家庭等優秀典型家庭帶頭學習黨史,帶動全市掀起共學黨史故事、共傳紅色家風的熱潮。
通過全家一起研讀黨史書籍、講述勵志故事,將百年奮鬥凝聚出來的無畏精神、拼搏力量和廉潔思維都融入到家庭教育當中,不斷豐富家風內涵,厚植家風底蘊,以懷先烈、以正家風、以育後人,讓革命薪火在家庭中代代傳承。
中轉站:為紅色精神傳承接力
為了增強黨史故事傳誦度和紅色家風的傳承度,張家港市婦聯著眼于最美家庭、文明家庭、五好家庭等各類典型家庭,以家庭故事為載體,挖掘黨史學習教育影響下出現的感人事跡,將精神寓于故事,用故事展現精神,以故事的傳播區域擴寬精神的傳承範圍。
張家港市婦聯充分利用村、社區婦女兒童之家、婦女微家、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等陣地,以線下活動、線上微信、廣播平臺為媒介,讓普通家庭講述家風故事,讓每個家庭既是黨史學習教育的受益者,也是黨史學習教育的傳播者,從而形成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的數量級增長,實現張家港黨史學習教育進家庭全覆蓋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