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面朝大海向未來 綠色轉型作典範 鹽城:新賽道上開啟跨越趕超新征程
10月24日,鹽城第十一屆沿海發展人才峰會主題活動拉開帷幕,600余名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如約而至。
10月29日,第三屆中韓貿易投資博覽會在鹽城舉行,鹽城進入“韓博時刻”。
自9月23日,鹽城市第八次黨代會繼續擂響了奮進的鼓點、催徵的號角,鹽城上下激情滿懷,時不我待,以“燃”的狀態,大步踏上新征程。
“面朝大海向未來、綠色轉型作典範。”11月2日,鹽城市委書記曹路寶在接受新華日報記者採訪時説,“未來五年是鹽城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期。全市上下必須以高度的政治自覺和政治擔當,胸懷大局、知重奮進,在現代化建設新征程中奮發有為,在綠色轉型新賽道上跨越趕超。”
建設産業發展基地 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11月8日,初冬的第一個寒潮來襲,但地處長三角北翼的鹽城,一場“長三角一體化産業發展基地建設”動員大會卻開得“熱氣騰騰”。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實施已有三週年,鹽城成為長三角中心區城市也有兩年半時間,在這個特殊的節點,鹽城全面啟動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産業發展基地,這也是鹽城參與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的橋頭堡和戰略要衝。
躋身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心區,是鹽城的時代坐標。“五年的砥礪奮進,戰略地位實現了從‘蘇北城市’到‘長三角中心區城市’的歷史性躍升。”在鹽城市第八次黨代會報告中,戰略地位之變寫在過去五年主要工作的第一條。
“作為唯一躋身長三角中心區的蘇北設區市,鹽城始終緊扣‘一體化’和‘高品質’兩個關鍵詞,從戰略規劃、交通銜接到産業配套,全面進擊,全方位接軌大上海,深度融入長三角,創新更寬的融合發展思路,構建更高的開放合作平臺,推動國家發展戰略在鹽城落地生根,枝繁葉茂。”在曹路寶看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包含實現市內全域一體化、省內全域一體化、加強和以上海為龍頭的長三角城市群的全面合作,以及以上海為平臺集聚全球發展資源等四個層面的內涵。
鹽城將加快主城向南發展和鹽豐一體化步伐,高起點規劃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産業發展基地,以常鹽工業園和南海未來城為核,組合便倉、劉莊、新豐三個鎮,帶動大豐經開區、滬蘇産業聯動集聚區、大豐港經濟區和蘇鹽合作園區,構建高端製造、科教創新、旅遊度假、現代物流高度融合的組團式發展格局,打造融入全省、對接長三角城市群的主陣地、南北合作新標杆,以及産業集聚、開放合作、綠色發展、改革集成的實踐樣板。
同時,積極融入省內全域一體化,全面加強與南京及省內其他城市聯繫,對接爭取各類政策和發展資源,紮實推動南北共建園區創新發展。主動對接以上海為龍頭的長三角城市群,融入長三角産業創新體系,承接上海“五個中心”建設溢出效應,學習借鑒各地先進的管理理念、規範規則、創新政策、市場標準,以上海為平臺面向世界開放合作,集聚更多全球高端發展資源。
建設黃海新區 推動沿海高品質發展
江蘇省委寄予鹽城“面朝大海、向海發展、賦能未來,成為綠色轉型典範,讓老區人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的殷切希望,其中“向海發展”就是今後的重點方向,堅定不移開放沿海,鹽城把沿海作為主戰場,把陸海統籌作為主攻點,推動目光向海、要素向海。
沿海高品質發展,是和推動長三角一體化共同寫入市第八次黨代會報告中的“兩件大事”之一。“‘十四五’,江蘇發展的最大變數是沿海,向海發展、向海圖強,實現陸海統籌,是撬動鹽城整體發展水準提升的戰略支點和最大變數,是鹽城堅定不移的戰略取向。”曹路寶説,鹽城要在這個最大變數中獲得最大增量,實現沿海高品質發展。
做強向海發展主陣地,鹽城推動濱海、響水沿海片區一體化佈局、一體化建設、一體化發展,調整優化濱海港工業園區管理體制,高標準建設616平方公里黃海新區,以國家級新區為標杆、以省級開發區為目標,積極構建“兩港、兩城、四片區”空間格局,主動承接重大生産力佈局,形成以先進製造業、現代港口物流為主體的現代産業體系,建設鹽城産業經濟新高地、城市發展新空間。
空間規劃、産業規劃、生態規劃一體化佈局,黃海新區作為重要的、能夠承擔國家級戰略發展的空間抓手,是一個真正的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一個真正不改變行政隸屬關係的前提下打破了行政邊界發展的規劃。當下,鹽城的任務就是以黃海新區為主陣地,構建以先進製造業、現代港口物流為主體的現代産業體系,推動北部地區加速崛起,建設鹽城産業經濟新高地、城市發展增長極,建成淮河生態經濟帶的出海門戶,成為鹽城的“浦東新區”“江北新區”。
推動綠色轉型 生態優勢引領換道超越
近日,鹽都大縱湖旅遊度假區的蘆蕩迷宮裏,遊客看到的一種罕見鳥類,被專家鑒定為全球瀕危鳥種震旦鴉雀。以自然修復為主,以改善生態環境為目標,大縱湖堅持保護優先,實施濕地修復、退漁還湖等工程,打造了14萬平方米的蘆蕩迷宮,湖水邊、淺灘上,原生態天然蘆蕩生生不息,吸引了148種、成千上萬隻鳥兒來這裡棲息,其中長尾伯勞、虎紋伯勞等最為稀有。
生態好是鹽城最大的優勢,特別是2019年申遺成功,成為長三角唯一擁有世界自然遺産的城市,鹽城堅決扛起世界自然遺産生態保護責任,最大力度保護好生態原真性和生物多樣性。鹽城是首個將NbS(Nature-based Solutions,意為“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寫入黨代會報告的設區市。
好生態帶來“好風光”,綠色産業蓬勃發展。鹽城全力打通“兩山”轉化通道,壯大美麗經濟。在“雙碳”目標下競逐新賽道,鹽城正積極發揮濕地碳匯優勢、世遺生態優勢、新能源産業優勢,實現利用生態優勢換道超越。
作為全國首批新能源示範市,鹽城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發電裝機達1027萬千瓦,上半年全社會用電197.6億千瓦時,綠電發電127.2億千瓦時,綠色能源佔全市總用電量達64.4%,是名副其實的“海上風電第一城”和綠色能源城市,歐盟2030年應用可再生能源比例達32%的目標在鹽城已提前實現。
浩瀚的黃海不捨晝夜,澎湃不息,向海發展的鹽城正以“趕海”的動力、“趕考”的激情、“趕超”的拼勁,在新征程上信心滿滿再出發。(新華日報 記者 顧新東 林培 卞小燕)